1960~2012年间汉江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据1960-2012年汉江流域18个气象站点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采用Excel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atlab小波周期分析、Arcgis空间分析及Spass相关性分析对汉江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各气象要素间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得出近53a来汉江流域的气候变化整体呈现气温上升,降水下降的暖干化趋势,具体结果如下:1-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降水强度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日数、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均呈不显著上升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年降水量、年相对湿度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季节上,春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对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增加的贡献最大;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对年平均最低气温增加的贡献最大;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对年极端最高气温减小的贡献最大;夏季极端最低气温对年极端最低气温增加的贡献最大;秋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减少的贡献最大;夏季最大日降水量对年最大日降水量增加的贡献最大;夏季日照时数对年日照时数减少的贡献最大;春季相对湿度对年相对湿度减小的贡献最大;冬季平均风速对年平均风速减小的贡献最大。2.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在1994年发生由冷到暖的显著转变;年极端最高气温在1970年发生由暖到冷的显著突变;年降水日数在1986年发生由多到少的显著突变;年降水强度存在多个突变点,且发生由小到大的显著突变;年日照时数在1979年发生由长到短的显著突变;而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年极端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突变均不显著;年平均风速突变点不存在。季节上,春、秋、冬季平均气温分别在1997、1990-1994、1991年发生由冷到暖的显著突变,而夏季在1962年发生由暖到冷的显著突变;春、秋季平均最高气温分别在1997、1986年发生由冷到暖的显著突变,夏季在1963年发生由暖到冷的显著突变;四季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97、2003、1998-2000、1988年发生由冷到暖的显著突变;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1970年发生由暖到冷的显著突变,夏季极端最低气温在1993年前后发生由冷到暖的显著突变;秋季降水量存在多个突变点,且发生由多变少的显著突变;四季最大日降水量的突变均不显著;夏季日照时数在1981年发生由长到短的显著突变,冬季存在多个突变点,也发生由长到短的显著突变;春季相对湿度在1999年发生由大到小的显著转变,夏季存在多个突变点,且发生由小到大的显著突变;夏、冬季平均风速在1982、1983年均发生由大到小的显著突变。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年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年极端降水强度,年最大日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相对湿度,年平均风速的主周期均为28a;而年极端降水量、降水日数的主周期均为22a,次周期均略有差异。季节上,四季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大日降水量,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的主周期也均为28a,次周期差异较明显。4.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其中汉江上游各区域间差值均在减小;而汉江中下游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较稳定,年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年极端最高气温整体呈两边低中间高的分布特征;年极端最低气温整体呈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特征,其中各区域间差值均在减小。年降水量、极端降水量整体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汉江中上游各区域间差值均在减小,汉江下游均有增加趋势。年降水日数、极端降水日数整体呈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特征,且各区域间差值均在减小;年降水强度、极端降水强度整体呈东南大西北小的分布特征,其中前者汉江下游增加趋势明显,中游差值在减小,上游减少趋势明显;后者各区域间差值均在减小。年最大日降水量、相对湿度整体呈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各区域间差值在减小。年日照时数整体呈西南短东北长的分布特征,其中汉江上游各区域间差值在增大,汉江中下游差值在减小。年平均风速整体呈东南大西北小的分布特征,且各区域间差值也在减小。季节上,四季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冬季极端最高气温,春、夏、秋季极端最低气温整体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特征;而春、夏、秋季极端最高气温整体呈两边低中间高的分布特征,冬季极端最低气温整体呈东南低西北高的分布特征。春、冬季降水量整体呈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征,夏季呈两边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秋季呈西北多东南少的分布特点。四季最大日降水量整体呈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特征,其中与春季相比,夏季降水高值区向西北移动,秋季降水低值区向东南移动。春、冬季日照时数整体呈东北长西南短的分布特征,而夏、秋季呈东部长西部短的分布特征。四季相对湿度整体呈南大北小的分布特征。四季平均风速整体呈东南大西北小的分布特征。5.就数值关系而言,年平均风速与日照时数、年降水量与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正向相关;年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年降水量、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反向相关;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呈显著反向相关;年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呈不显著正向相关;年降水量、相对湿度与平均风速均呈不显著反向相关。季节上,春、夏、秋季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均呈极显著反向相关,冬季呈不显著反向相关;春、夏季平均气温与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反向相关,秋、冬季均呈不显著反向相关;春、秋、冬季平均气温与平均风速均呈极显著反向相关,夏季呈显著正向相关;春、夏季平均气温与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正向相关,秋、冬季均呈不显著正向相关。四季降水量与相对湿度均呈极显著正向相关;四季降水量与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反向相关;夏季降水量与平均风速呈极显著反向相关,春、秋季呈不显著正向相关,冬季呈不显著反向相关。夏季相对湿度与平均风速呈极显著反向相关,春、秋季呈不显著正向相关,冬季呈不显著反向相关;四季相对湿度与日照时数均呈极显著反向相关。夏、冬季日照时数与平均风速呈极显著正向相关;春、秋季呈不显著正向相关。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的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在这种环境下积极探索业务服務模式的IT运维方法与技术能够提高广电事业的信息传播水平。文章结合IT运维工作展开探讨。  关键词:业务服务;服务模型;运维方法;运维技术  对于信息类公司来说,IT系统运维直接影响公司的运行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类公司主营业务与IT系统的融合度也随之不断提升,完全基于IT系统开展业务的信息类
摘要:科技创新是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在自动控制领域,PLC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煤炭产业。本文基于PLC系统的特殊性,介绍了使用过程中PLC控制系统的功能配置、应用环节以及主要中断因素,并结合实际项目经验,指出了规避干扰的主要手段,以提高选煤厂洗选及装储运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希望为选煤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帮助。  关键词:PLC;选煤厂;集中控制;应用  引言  洁净煤生产和
摘要:为了保证电气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顺利运行,在电气工程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定期自动化技术的类型以及应用范围进行全面的了解以及掌握,再根据电气工程的需求以及重点工作内容,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电气工程进行完美的结合,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控制台中对电力运输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根据电力运输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保证电力工程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电气
几乎在每个单位中,或多或少地都会有些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人。“闲人”问题是许多单位的“通病”,给单位管理带来很多不便,不仅挫伤了干事者的
[目的]探讨右归饮及其拆方(温补肾阳方、温益精血方、温肾益血方)对SD大鼠膝骨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组织病理学及关节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体重
摘要:针对夜晚人流量较少的地区,路灯通宵长亮造成能源浪费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一种路灯节能控制系统。该系统由路况检测模块、中央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等部分构成,遵循“车来前方灯变亮,车走后方灯变暗”的控制模式,利用组网通信技术,实现区域内路灯的互相通信,各自以最合适的亮度工作,以提高路灯的利用效率。经过路灯节能模型分析,该系统节能效果显著。  基金:2019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
【摘要】岩质边坡的结构较为复杂且稳定性较差,一旦受到降雨、开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形失稳,会对整个工程的工期以及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以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布心村邓缵先爱国廉政教育基地案例对岩质边坡防护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对岩质边坡治理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建筑;岩质边坡;防护工程;设计  1工程概况  近年来,受地质环境条件、人为开挖山体及自然因素影响,邓缵先故居展
哲学作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反思性理论”,主要是以理论方式表达对人的存在与生成的自我意识,以“超越”方式提供给人们追求的境界。从哲学境界与人的本性的内在一体性联系分析入
目的:探讨医院到家庭(HtoH)连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实验组实施从入院到出院后1年的HtoH连续护
摘要:在科技技术、船舶制造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船舶数字化制造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客观来讲,传统船舶制造模式相对分散,质量、效率、能耗无法把控,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现代船舶制造工作发展进步。针对超大空间船舶制造来说,精密测量难度较大,积极借助数字化船舶制造测量技术,可以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本文将借助网络多站模式的非正交控网络,构建出大空间整体结构化三维测量技术,保障船舶制造测量技术的科学性、精密性,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