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探讨了法籍华裔学者、法兰西学院院士程抱一(Francois CHENG)的小说《天一言》中的空间问题。之所以我们选取空间角度作为小说文本的切入点,理由有三:一,小说中的时间轴模糊、断续,不足以担当我们观照小说叙事的主要依据。相反,文本中的“空间”元素具有多重的空间维度和思想内涵,它一方面指向一条直观的地理行进路线(天一从中国出发到欧洲学习艺术,最后再回到中国,他的足迹呈现出一种出发—转折—回归的环路);另一方面,它又指向折射着主人公深层精神世界,以梦境、冥想和幻觉等为表现形式的超现实空间图谱;二,小说的容量很大。如果我们对小说进行不同空间层面的阅读,我们可以在这一部作品中,读出相互承接或相互套嵌的多部小说,它们分别涉及哲学、艺术、爱情、友情和旅行等等方面;三,小说除了作者在文本中设立的种种看得见的空间以外,还具有超出文本框架的、隐迹的外部空间,内部空间、外部空间以及两者之间的对话和互动关系才是《天一言》的全部内涵,只有在整体上加以把握,我们才能加深对作品中的人物、主题、叙事特征以及程抱一的创作思想和文化态度的理解。因此,本论文致力于回答《天一言》中有哪些空间、作者如何建构这些空间、为什么书写这些空间等一系列问题。论文的正文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一、二两部分着力研究《天一言》的内部空间,第三部分则重点探索小说的外部空间。论文的第一部分专注于天一在现实空间中的行走,并在主人公频繁的位置移动和他的浪迹人生之间,通过“云”和“河流”这两个互为变式的意象,建立起隐喻关系,强化了漂泊的宿命感。这一部分的重点内容还涉及《天一言》中的空间的构筑策略,除了常规的“时间空间化”、“打乱时间感”等方法以外,本论文重点赏析了小说中视觉化叙事的特点,即给视觉和视觉活动以优先权,在表达上采用绘画的词汇(色彩、笔墨)和语法(美学原则),极大强化了文本的形象化、诗意化等空间特点,并使文本呈现丰富的空间美感。这种图绘式叙述方法,与叙述者天一的画家身份十分相符,同时也形成程抱一的空间表征极为个性化的一个方面。论文的第二部分聚焦小说中的超现实空间。《天一言》中的超现实空间具有隐密性和碎片化的特点,它们常常被构筑在主人公的梦境、幻觉、冥想中,稍纵即逝、难以察觉。这些活跃着道仙、狐魅、神魔的空间实际是主人公心灵深处的映射。如果说文本中的现实空间是天一的行走空间,那么超现实空间就是他的精神领域,反映着他的自我建构和精神成长。在天一徒步上路、开始生命征程的同时,一场由外而内、直抵心房的心灵之旅业已启开。现实空间和超现实空间在文本中的并立、交织和互动,体现着天一的身心两面:主人公在两个互为异度的空间里来回穿越、循环往复,象征着天一“入世-出世”的生存模式,体现其“用出世之心行入世之路”的生命智慧。论文的第三部分探索了《天一言》的外部文本空间,即小说与其他作品对话、互动而形成的庞杂的互文空间。我们试图通过对它们之间互文关系的解读,启开更大的作品空间,领略《天一言》中更多的文学、美学和思想价值。借助互文性理论,我们考察了《天一言》同程抱一自身其它作品的呼应,以及这部小说同其他作者相关作品的互动。前者,我们将它称为“内省性”的内部互文,作者不断回到自己过去的作品中,回到本我,通过“复写”等互文形式,沉淀自己的价值观的精髓,同时也完成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周而复始,形成一种“以退为进”的写作特色;后者,我们称之为“开放性”的外部互文,程抱一不懈地引导读者走出《天一言》,进入他人的作品,在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之间来回往复,而作品的深层意义,恰恰存在于这种作品“之间”的变化和交换中。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分析,我们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空间是《天一言》中的核心元素,小说中的多条空间线索,串联着多重主题:地理空间承载旅行主题;超现实空间彰显精神成长;玉梅的身体空间启发关于女性和美的思考;浩郎的身体空间像镜子一样见证天一的成熟长大;“云”和“河流”的意象空间一方面象征着生命的漂泊,同时又演绎着生命的超越,而且还蕴含着“阴-阳-冲虚”的三元哲学观念。《天一言》中的空间具有异质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小说中的空间从来不是单纯的、本质的:小说的内部空间由现实空间和超现实空间并存、交织而成;文本的外部空间则由程抱一的现时作品和先前作品、自己的作品和他人的作品之间的穿插、互动而就。在这样的脱离了单纯而存在于两者“之间”的空间里,充满了差异性,再因差异性而生成文本意义、文化意义,可以说,《天一言》的深层意义和真正价值正是隐匿于不同空间之间的交替往返。而“之间”正是程抱一追求的充满活力的场所和至真至美的境界。在《天一言》中,不同空间之间的循环穿越,除了能够无限扩展文本艺术空间、增加文本容量、深化文本意义以外,还暗合了“道”的运行模式“反者,道之动”。无论是小说中人物的行走路径和心路历程,还是作者程抱一的写作实践,都诠释着这一运行机制。对于空间的敏感,也许缘于程抱一的移民身份。程抱一拥有两个世界和两种文化,那么他在其间如何定位呢?他始终将自己定位于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