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日本昭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林芙美子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发表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其作品类型包括童话、诗歌、日记体散文、小说以及纪行等,展示了她强烈的创作欲望。其中,小说分为自传小说、客观小说以及战后小说三个类型。《浮云》以时代风俗和精神为纬线,以男女的爱恨、离合为经线,充分描写了投降后日本人的虚无、堕落以及当时世道的混乱状况,是其战后小说的代表作品。中日两国的研究者们分别从小说的意义、人物形象、小说主题与作家观念的联系,以及故乡表征等方面对《浮云》进行了研究。其中,亦有涉及了“堕落”这一现象的论文,认为林芙美子也意识到了堕落的底端隐藏着人性的自由这一规律,但没有对其展开详细的论述。因此,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文中主人公在不同时期对自我的探索。首先,笔者分析了男女主人公在异国——法属印度支那时对自我的追求与探索。男主人公富冈作为农林省的技师在法属印度支那就职,虽身处他国,但其一言一行仍受日本体制限制。尽管其对日本当局的政策心存不满,但也不得不服从。为此富冈精神上倍感空虚,开始尝试通过亲近自然,以及与女性交往的方式来摆脱精神上的空虚,找回真正的自己。另一方面,女主人公雪子因难以忍受日本战时体制对女性的压迫,为了结束与亲戚伊庭之间的不正当关系,而逃到法属印度支那。在异国的土地上,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其次,笔者分析了男女主人公在二战后日本进行自我探索的历程。回到二战后的日本,富冈在与女性的交往中到达了堕落的底端,也因此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满足,从而完成了对自我的探索。刚回到日本时,富冈也曾想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对家庭负责。但是,面对雪子的诱惑以及毫无起色的事业,富冈渐渐产生了脱离家庭的想法。之后,与伊香保温泉的阿世私通则进一步加强了富冈的这种想法。阿世的死使其彻底从一切关系中脱离出来,获得了未曾有过的解放与自由。同时,富冈也通过书写法属印度支那的植物,尝试进行自我精神世界的构建,以期获得自我的解放。雪子在回到日本之后,不愿意回归家庭,分别成为富冈、伊庭的情人,还曾当过受人轻蔑的街娼。但其完全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勇敢地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后,雪子不愿与富冈分离,跟随富冈一起去了位于日本边境、距离法属印度支那最近的屋久岛,希望在那里开启新的人生。在具有双重意义(幻想与现实)的屋久岛上,富冈重新适应了当地的生活,雪子却孤身一人走向了死亡。雪子对富冈一见钟情、难以与其分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雪子发现了富冈与自己之间的相同点,即文章中所说的狡猾。雪子不愿受世俗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她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内心,满足自己的需求,追求一种绝对的自由;富冈虽身处世俗制度、道德之中,却对制度以及道德持怀疑态度,评价事物时也超脱于世俗道德之外。雪子看到了富冈与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发现了富冈身上存在着自己一直追求向往的东西。于是,无论是在战时的法属印度支那,还是在二战后的日本,雪子都难以与富冈分离。两人通过堕落这一行为,均体验到了内心的自由。然而,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富冈选择在距离法属印度支那最近的屋久岛就职,重新回到体制内。雪子对重新回到体制中的富冈深感失望。她发现即使跑到最远的屋久岛也无法真正地从即成体制、道德中脱离出来,得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在到达屋久岛的第四天,雪子便在孤独与失望中死去。由此可以看出富冈的犹豫与懦弱和雪子的坚持。最后,笔者结合文本对主人公自我回归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战败之前,日本百姓一直生活在国家体制以及传统道德的约束之下,战时更是完全失去了作为人的自主性。而这一切随着日本投降土崩瓦解,长期受到压抑的人们开始在二战后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找寻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