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的运行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的困境和挑战更加剧烈。在消费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演变出了新的特点,对便利化、定制化、个性化的消费追求十分强烈,因此,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内需。在生产端,要素资源的变化也十分明显,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我国劳动力增速呈现出下降态势,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经济已经由高速发展过渡到中高速发展,产业运行暴露的问题愈发严重,如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新兴产业增长动力不足关键领域依赖进口问题、企业经营成本高、人才匮乏等问题的存在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因此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产业如何高效率的转型升级问题。随着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迅速地渗透向生活中的各项领域,通过改造和融合传统产业,创造出新经济模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发展水平不仅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逐渐成为驱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本文首先从理论方面,详细介绍了产业结构升级演变规律和互联网的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和长尾理论,进而从直接驱动效应、金融支撑效应、劳动力禀赋效应、创新人才效应等渠道具体分析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其次根据我国互联网百强企业的发展特点以及我国市场潜力大、市场响应能力和生态布局能力强的具体国情,对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证方面,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普及程度、互联网应用水平、互联网发展潜力四个方面应用熵值法构建互联网综合发展指数,以城市化、贸易开放度、政府干预度、外商直接投资、市场化水平为控制变量建立静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影响不明显,当互联网发展指数越过第一门槛值低于第二门槛值,即处于0.3874到1.6482之间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最大,同时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互联网发展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金融支撑、劳动力禀赋、创新人才方面均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在总效应中的占比依次为7.35%、14.79%和2.77%,最后再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