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现代的建筑来说,传统民居是适应地域性的气候环境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所建造出来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改造,摸索出来一条适合生态环境的传统民居建筑。对于存在在民居建筑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和哲学思想,应当给予保护。并用技术和生态的角度重新去审视传统民居建筑在处理人与环境、人与资源关系上的巧妙之处。本文首先立足于对传统民居营建哲学思想的追溯,通过对我国传统民居的概述,提出了传统民居的营建是作为生态建筑经验而存在。进而以凤凰镇的传统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拍照以及测量的方法,概括了凤凰镇气候、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描述了当地传统民居的不同类型与院落布局方式,再从生态性角度探讨民居空间形态和建筑色彩。着重分析了凤凰镇传统民居在应对乡土材料、构造方式、防火、防潮和防雨等方面所采取的生态经验。其次通过气候软件对被动式气候适应性策略进行分析,得出凤凰镇的民居建筑具有良好的舒适性。然后再从生态和技术的角度出发,在通风散热、太阳辐射与日照、墙体、屋面和民居热工性能的分析,来验证凤凰镇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的合理性。并利用对生态建筑经验的分析,来总结出十七条生态建筑模式。最后,提出了通过对凤凰镇传统民居生态建筑经验和模式的探究,希望能够在今后现代民居建筑中与传统建筑技术相结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民居建筑。并希望传统民居生态建筑技术能够更好的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