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东部大湖湖沼相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气候环境意义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岭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我国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分界线。一定程度上阻挡着夏季风和冬季风,成为大气环流一道重要的屏障,对气候变化比较敏感。定南大湖湖沼位于南岭的东侧,独特的地貌条件和气候环境使大湖地区有了较厚的对环境变化敏感的湖沼沉积。  通过对大湖湖沼K02孔的分析,得知其底部年龄为16000 cal.a BP。针对大湖湖沼相沉积物粒度变化的数学特征,通过研究每一粒级所对应含量的标准偏差变化而获得粒度组分的个数和分布范围,较大的标准偏差值所对应的粒度即为对沉积环境变化敏感的粒度。发现组分1(0.4~10.0μm)和组分2(12.7~31.7μm)两个标准偏差较大的敏感组分。但是组分1的平均粒径在整个剖面中变化并不大,说明组分1含量的变化是组分2含量变化引起的,而且其对环境气候的指示意义是存在问题的。大湖湖沼地区由于被低山环绕形成封闭性的湖盆,并没有河流的注入,所以其沉积物的来源是花岗岩风化物被雨水形成的坡面流水冲刷到湖沼当中的。由于降水产生的径流量、流体厚度和流速都有限,跃移组分的形成一般需要很强的水动力,而且需要足够流量的径流,所以悬移组分是沉积物的主要组分。最终选用组分2建立了大湖湖沼地区16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序列。  据此,重建了大湖地区晚冰期以来的水文变化变化的历史。结果表明大湖地区的水文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一)在16.0~11.3 cal.kaBP期间,敏感组分总体含量偏低,变化剧烈,暗示晚冰期期间水文状况波动较大,总体偏干旱。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分别对应于老仙女木事件-博令暖期-中仙女木事件-阿勒罗德暖期-新仙女木事件。(二)11.3~5.6 cal.ka BP期间,敏感组分总体含量偏低,气候湿润。并且在9.5~5.6 cal.ka BP期间,敏感粒度组分总体偏低,对应大湖地区的全新世适宜期。但是也记录到了在8.2 cal.ka BP时,敏感粒度组分的突然增高,可能对应“8.2 ka”事件。(三)5.6~3.7 cal.ka BP期间,气候转为干旱,敏感粒度组分含量升高。(四)3.7 cal.ka BP至今,气候变得湿润,敏感粒度组分含量降低。  通过对大湖地区水文状况的重建,发现大湖湖沼地区自晚冰期以来气候发展是很不稳定的。通过与格陵兰GISP2冰芯、董歌洞D4石笋、湖光岩玛珥湖沉积物的气候记录对比,可以得出大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并且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研究从粒径、晶型等较微观的角度,对中国天山季节性积雪的深霜发育过程特征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进行研究,建立季节性积雪深霜层的完整发育模式,分析深霜发育各阶段的微结
学位
在评价各省能耗和碳排放现状、制定节能和碳排放控制目标以及衡量目标完成进展等工作时,能源消费和CO2排放数据是最基本和重要的信息。它们既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也关
学位
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众多的高山植物,新近纪的高原快速隆升和第四纪周期性气候波动深刻影响着植物的现代遗传格局。追溯新近纪以来植物的演化历史正是谱系地理学的研究范畴,而联
本文以南四湖流域为研究区,以维护以及修复流域健康水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约束条件和目的,建立面向流域的水循环健康状态评价体系,分析不同小流域的水循环健康状态,并有针对性
梨轮纹病又称瘤皮病、粗皮病,分布遍及各梨产区,在南方果梨产区尤其严重,可造成烂果和枝干枯死,特别是部分感病品种在轮纹病流行年份采收时,病果率可达50%以上,贮藏一月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