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BO血型系统是最早被人类发现的血型系统,在医学输血和器官移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的血型血清学方法可分为A、B、O、AB四种表型,但这以外存在其他ABO表型,表现为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不一致或抗原减弱,导致血型鉴定错误并引起输血困难,造成这种表型的原因有常见新生儿抗原减弱、老年人抗体减弱,也有较少见基因突变造成血型变异,例如A亚型、B亚型、类孟买型、嵌合体等。本文主要探讨血型变异造成的变异ABO表型,分析变异体的分子机制并制定合适的输血策略。 目的: 1、对临床上28例正反定型不一致和抗原减弱标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寻找突变位点,分析突变规律,并对其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 2、通过血清学和基因型鉴定确定正确血型,并探讨输血策略。 方法: 1、血清学方法测定 使用单克隆抗-A、抗-B对先证者进行正定型,A、B、O反定型细胞进行反定型,再通过抗-A1、抗-H、吸收放散等试验进行分类。 2、PCR-SSP 使用ABO基因分型试剂盒,PCR—SSP方法初步鉴定ABO基因分型。 3、基因测序 设计引物和探针,PCR技术扩增ABO基因第6号外显子和第7号外显子,FUT1基因第4号外显子并测序,测序结果与美国NCBI基因库所公布的标准序列进行对比分析。 4、制定输血策略 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法对符合条件的患者术前储存自体血,术中给予回输,并观察输血效果。 结果: 1、血清学结果 28例正反定型不一致标本通过单克隆抗-A、抗-B、抗-A1、抗-H、吸收放散等试验,结果1例A3亚型,1例Ael亚型,23例A2亚型,3例为类孟买型。 2、基因分析 1)25例A亚型检测得1例A201,1例A208,1例A209,6例A205,1例A307,15例A1型。基因突变类型除A201、A209存在1061碱基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失效,酶蛋白C端多出21个氨基酸,其余均为碱基替换,且错义突变居多。A307等位基因第7号外显子467C>T和745C>T杂合碱基改变,导致多肽链P156L和R249W,该位点突变在国内未见报道。 2)3例类孟买型FUT1基因第4号外显子547-552 delAG,碱基缺失引起的移码突变提前形成终止密码子,多肽链在268位提前终止,编码产物为野生型多肽链链长的73.12%,其中1例FUT1基因第4号外显子不仅存在547-552 delAG同时存在814A>G杂合碱基改变突变,该复合突变在国际上未见报道,814A>G突变对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活性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探讨。 3、临床输血情况 采用储存式白体输血方式对3名患者术前备白体血液400-700ml,术中回输,回输过程顺利,无输血不良反应,比较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血常规各项指标,显示自体血液回输效果良好。 结论: 1、本文发现突变类型除A201、A209和类孟买型hl存在碱基缺失,其余均为碱基替换,表明碱基替换是造成ABO表型改变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错义突变居多。 2、本文25例标本通过基因检测得9个A2等位基因其中A205为6例(66.7%),A201、A208、A209各为1例(11.1%),研究结果与欧洲人群报道以A201为主不同,与喻琼报道相似,从而表明A2等位基因在中国汉族人群存在多样性,与欧美人群的基因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A205可能为中国汉族人群主要的A2等位基因。 3、在中国人群中首次发现A307等位基因,在第7号外显子存在467C>T和745C>T杂合碱基改变,导致α-1,3-N-乙酰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的降低,从而使红细胞上表达的A抗原大大减少。 4、在类孟买型个体中首次发现FUT1基因上存在547-552delAG和814A>G杂合突变,为国际上首报。 5、在采用储存式自体输血方法对3名A亚型和类孟买型患者术前自体备血,术中回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明除了传统的同型或相容性输注方法,储存式自体输血也是较好的输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