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节轮式管道机器人设计与运动分析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管道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应用,管道已经成为输运物质的主要工具之一。目前,管道需要查找和清除异物时,采用的流程是先停掉相关设备,然后拆开阀门或者管道,人工进行排查以确定异物在管道内的具体位置。然而,大部分管道铺设在高空或者深埋在地下,或者处在高温高压、有毒、高辐射等恶劣环境,这给人工作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因此,为提高检修水平和事故处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工伤的发生,开发一种能代替人工进行异物探测和清理的管道机器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的管道机器人研究状况,结合管道环境和作业需求,确定机器人的本体结构采用模块化关节串联设计以及单元结构采用四周轮式封闭设计的方案;分别设计机器人的单元驱动模块、关节连接模块,并详细设计关键零部件,同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关键零部件的校核分析。基于D-H齐次坐标转化原理,建立管道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机器人正运动学的求解,结合遗传算法对机器人逆运动学方程进行寻优求解;结合机器人的结构形式以及管道结构特征,提出一种S型垂直爬行运动策略,并对其进行垂直爬行运动动作规划。基于驱动轮与管道内壁之间作用机理,利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机器人单元管道行走运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牛顿-欧拉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单元间相互约束的垂直爬行运动动力学模型,得到关于机器人各单元的驱动力及各关节的驱动力矩的矩阵方程。基于机器人直管道行走运动仿真,验证管道机器人基本功能与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验证基于机器人驱动轮与管壁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基于机器人弯管道通过性仿真,得到管道机器人在水平弯道运行时的单元姿态以及关节姿态,验证管道机器人弯道通过性。基于机器人垂直管道爬行运动仿真,分析管道机器人在垂直管道爬行时的姿态,验证管道机器人垂直管道S型运动规划策略的可行性;分析垂直爬行运动力学特性曲线,验证垂直爬行运动动力学理论模型的正确性,以及垂直爬行运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基于机器人单元最大速度测试实验,验证机器人在管道行进的最大速度能够达到性能指标6m/min的要求,同时验证本体传动结构设计以及移动方式选择均是合理的,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基于机器人单元牵引力测试实验,测试机器人单元在管道内行走过程中的牵引力,验证设计的机器人单元所提供的牵引力能够满足实际管道作业需求。基于两节机器人单元弯管道通过性测试实验,验证管道机器人多节单元能够平稳顺利通过弯道,同时验证弯道仿真建模的可信性,也进一步验证机器人连接关节机构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以及机器人整体结构尺寸参数设定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TRIZ进化理论揭示了技术系统产生、成长、成熟、衰老的过程,TRIZ进化法则为未来技术状态的预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对当前技术的分析和对未来技术的预测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利用TRIZ进化理论分析和预测系统技术状态,指导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源,蕴含了大量设计知识,目前多数创新设计方法和创新过程的研究均以专利为分析对象。研究重点不同,提取和表达知识的侧重点也不同,研究
总结了石墨化碳质物质拉曼光谱温度计的原理、样品制备、测试流程、影响因素和地质应用.该温度计基于沉积岩变质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逆的碳质物质石墨化,利用拉曼光谱量化石墨化
  机床的发展方向越来越向着高速度、高精度、大功率和智能化,机床作为机械加工的主体,对机床的设计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应用更加高效和合理的手段对机床进行设计,可以有效地减
螺杆类零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化工、石油等众多工业领域中,并且在相关加工装备中处于关键位置。随着对加工原料特性及加工工艺探索的深入,更多特殊的工艺要求被提出,从而发展
作训服(Combating Uniform)是军人训练、作战、执勤和体力劳动时穿着的制式功能服装,也是军人作战训练的基本保障。随着世界军事形势和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
粉末冶金不锈钢具有诸多优点,如材料利用率高,近净成形等,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化工、汽车、医疗等领域。但由于内部存在残留孔隙导致其性能较低,因此提高粉末冶金不锈
本文旨在改善静电纺丝素蛋白(SF)超细纤维膜力学性能的不足,通过共混、混杂和同轴静电纺丝制备出结构不同的SF/PBS复合超细纤维膜,以期在提高其力学性能的同时,通过生物学评价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的SF/PBS组织工程支架,以扩大静电纺丝素蛋白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领域的应用。首先研究了静电纺PBS的纺丝工艺,当质量分数为6%、电场强度为1.5kv/cm(纺丝电压18kv,纺丝距离12cm)和纺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