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可见光异质图像人脸识别方法与系统

来源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脸识别的任务是使计算机具有根据人脸数据确定人身份的能力。通过对人脸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能反映人身份的本质特征,从而建立特征到身份之间的联系。经过多年的发展,有多种人脸识别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它们在一些标准人脸数据库上达到了几乎百分之百的识别率,但在实际应用中却仍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光照、姿态、表情和年龄的变化等。针对这些问题,各研究机构提出了大量的方法用于构建光照、姿态、表情无关的鲁棒的人脸识别系统,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脸识别技术对环境和用户的适应性。   但是一直以来,人脸识别中最重要的因素“人脸数据的来源”却没有得到太大的关注。在某些情况下,人脸识别系统中可能存在多种采集设备获取的人脸数据,如:数据库中为可见光照片,识别端采用近红外设备克服现场光照的影响。不同的采集设备具有完全不同的成像原理,因此即使在完全相同的环境下,通过它们得到的人脸数据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严重影响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也会限制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范围。   这些由不同采集设备得到的人脸数据与传统的具有不同姿态、光照和质量的人脸数据一起统称为异质人脸数据。异质人脸数据是指能反映同一身份的具有不同性质的人脸数据。本文主要以近红外和可见光之间的人脸识别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多种针对异质图像的人脸识别方法。本研究涉及了许多计算机视觉和人脸识别中的关键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预处理、模板匹配、子空间分析、多元变量回归等。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有:   ①提出了近红外-可见光异质图像人脸识别问题.   ②提出了一种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异质图像人脸识别框架,并以近红外、可见光和3D图像之间的人脸识别问题验证了算法的性能。   ③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纹理特征匹配的异质图像人脸识别方法,并在MBGC具有遮挡的近红外和可见光匹配测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性能。   ④基于已有的近红外人脸采集设备,制作了一种增强型的近红外人脸采集装置。该装置能够适应一切光线环境,克服了传统近红外技术易受阳光影响的缺点。并在多种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下验证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和相应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   ⑤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可见光与近红外的异质图像人脸识别系统,系统利用可见光注册近红外识别,能很好的抵御光照的影响。系统能够实时、高效的工作在普通PC机上。   总之,本文提出了人脸识别领域中的一类新问题,并以主要以可见光-近红外异质图像入脸识别为例,提出了多种有效的方法用于解决该问题。最后制作了一种光照完全无关的增强型近红外人脸采集装置,并构建了一个高效的近红外-可见光人脸识别系统作为工作的总结。
其他文献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指用计算机实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或者语音的自动翻译。在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当今社会中,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不断加快的
学位
常规动力学系统是研究物理工程系统有效的方法,在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都取得很多成果。但是,随着人们的研究领域从工程系统延伸到社会系统时,传统的常规动力
学位
移动机械手结合了移动机器人和机械手的优点,通过将移动平台和机械手有机地结合起来,移动机械手系统在理论上拥有几乎无限大的工作空间和灵活的操作性。因此,其建模和控制问题的
学位
视觉跟踪技术,在诸如视频监视、智能交通、人机交互、视频压缩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一直是计算机视觉方向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总结目前已有的视觉跟踪算法的基
学位
鲁棒故障诊断与主动容错控制是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在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线性系统,关于非线性系统的研究成果还不
本文设计研制了一种四足两栖仿生机器人,提出了新的水陆两栖运动控制策略。该两栖机器人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水陆环境自主运动。文章首先介绍了两栖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系统,其
白酒生产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传统工艺流程,但是这种工艺流程中由于主要以人工品尝的方法来进行勾兑调味,而口感具有个体差异,并受很多主客观因素影响,且理化指标
学位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新型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利用DTI技术,可以进行基于活体的大脑解剖连接和神经环路的研究,而且近年来被应用于大脑解剖网络的构建和分析,可以从全局角度来
学位
无陀螺微惯性测量系统具有抗高过载值冲击、体积小、成本低等优点,是当前捷联惯导系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直接侧向力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拦截导弹的响应速度,已被证明是实现精确
将水下机器人用于极地科考,可以通过其携带的多种传感器和设备进行大范围、长时间的冰下观测作业,并取得重要的极地科考资料,如冰下水纹,海冰厚度等。而这些观测数据必须与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