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鲫遗传和生殖方式多样性的分子遗传标记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bgame12093272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研究在了解性别进化以及单性动物的进化遗传学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银鲫存在多个雌核发育克隆和雄性个体这两大问题,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将银鲫遗传多样性和生殖方式多样性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运用RAPD和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比较分析了银鲫5个雌核发育克隆间的遗传异质性及其相互关系,分别鉴定出特异于不同雌核发育克隆的88个RAPD分子标记和23个微卫星DNA标记.二是利用银鲫的克隆多样性和其种群中存在的雄性个体,设计大量的不同繁育组合,运用已鉴定的RAPD和SCAR分子标记,分析比较了不同繁育组合子代的DNA扩增情况,探讨了这些分子标记在各个交配子代中的重组分布规律.三是在分析银鲫雌雄个体生长差异的基础上,采用RAPD引物对同一繁育组合中的雌雄个体进行扩增,试图寻找性别特异片段.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随着新能源开采与利用的多样化,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分布式发电与大功率供电等场合,单台逆变器在功率等级上很难达到需求,因此,多逆变器并联运行方式的应用越来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气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交流电源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电源性能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出于安全和可靠性的考虑,各种电源设
期刊
该论文在研究中国鸟类和兽类的G-F指数的基础上,对动物地理亚区、行政区和保护共中物种—属—科的数量关系、物种在科属间的频次分析分布式以及空间变化规律、岛严和曾类物种
该文采用来自三个基因组的五种DNA片段对白草科(Saururaceae)的分子系统学进行研究,这五个片段分别是核基因组的编码基因18S和内含子ITS,叶绿体基因组的编码基因rbcL和基因间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