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节庆感知与态度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qq240927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田园综合体与“乡村振兴”战略浪潮的推动下,乡村旅游发展进入了提质升级阶段。乡村节庆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优化与升级。许多地方努力挖掘自身特点,倾情推出系列节庆活动。然而,节庆活动有其自身规律性。大量节庆无节制地举办,导致许多地方节庆千篇一律,缺失亮点,面临着“首届繁荣、后期衰落”的窘境,与节庆创立初衷背道而驰。于是,如何从众多旅游节庆中脱颖而出,并长久地发展下去成为一大热点问题。针对部分旅游节庆举办一两届后就出现局面冷清、难乎维持的尴尬局面,本研究着手新兴乡村旅游节庆,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山西碛口红枣旅游文化节为案例,借助spss19.0和Nvivo10.0分别对节庆游客和社区居民的乡村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感知和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得出以下结论:(1)游客对乡村旅游节庆质量总体上持支持态度,但对于乡村旅游节庆的整体水平和外围环境则保持“中立”态度,尤其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旅游业相关设施方面,不尽满意。(2)游客对于乡村旅游节庆的可持续发展感知较强烈,尤其对节庆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影响较为认可,但对节庆环境效益感知较弱。(3)游客对乡村旅游节庆质量感知直接影响游客对乡村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具体而言,乡村旅游节庆内容质量、节庆整体水平及节庆外围环境三个维度与乡村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均呈正相关关系,且乡村旅游节庆内容质量对节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节庆整体水平次之,最后是节庆外围环境。(4)目前居民对节庆举办行为较为支持,但因缺乏相应的参与流程指引和渠道建设,社区参与仍处于初级阶段;居民认同节庆为其带来的积极影响,但也对节庆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不满,不过总体上呈正面感知;对于节庆持续举办的态度,多数居民表示愿意支持。(5)游客和社区居民对于乡村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的感知和态度总体上相同,但二者关注焦点大相径庭,游客重点关注该节庆是否为其带来精神或心理上的满足感,即旅游体验价值;而社区居民主要关注该节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文化效益和环境效益,尤其是经济效益。(6)居民对于乡村节庆活动的融入与体验动机及其融入与体验程度受到推、拉力因素的共同驱动,居民主观上存在较高的参与积极性,而现实中缺乏应有的拉力作用,致使出现居民较高的参与意愿和较低的参与程度这一现实矛盾。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对乡村旅游节庆如何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以下讨论:(1)乡村节庆相比城市节庆,其吸引力何在?(2)创新是节庆生命力得以延续的重要法宝。(3)利益共赢是乡村旅游节庆得以存在的关键。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以期为乡村旅游节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其他文献
ODN整体的网络规划将是FTTH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网络规划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确定网络规划和光缆规划的目标,只有把目标和流程彻底理顺,才能够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
利润是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利润理论是经济理论中的重要内容。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对利润理论进行了阐述。目前对两种理论各自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献较多,对其综合起来比较的文献较少。本文对西方经济学利润理论和马克思利润理论做了介绍和分析,并对两种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研究。本文共分三章。首先介绍了西方经济学的利润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西方经济学利润理论。斯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他以
结合作者在指导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把毕业设计工作划分为五个阶段,重点阐述了各阶段应进行的工作和采取的方案,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以期对该专业的毕
1 引言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在井的寿命期间,水质总是在不断变化,这也是地层无机垢沉积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一直用海水作为驱替水体的时候.在那种情况下,垢一般都会在
首先分析了女大学生在体育课中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从生理和心理学角度阐述了其形成的原因及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抑制方法。实践证明,不良情绪的心理调节不
秀珍菇是一种新兴食用菌,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成分丰富并且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近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供不应求。但秀珍菇目前的生产方式主要还是固体菌种栽培工艺,不利于提高秀珍菇产量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近年来人们利用液态发酵技术,开展了金针菇、香菇、杏鲍菇等食用菌液体菌种制备及应用研究,但在秀珍菇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针对秀珍菇液体菌种发酵工艺进行了秀珍菇液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以互联网和移动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已成为21世纪的主流媒体。为了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阅读的需要,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