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日益成为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而开采保护层是最有效的区域性防突措施。保护层开采时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护范围的划定,然而我国西南地区大多数煤层都是严重突出的急倾斜煤层,采煤方法比较特殊,按照传统的方法(即参考《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划定其保护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偏差。因此,本文以南桐矿业公司东林煤矿的急倾斜俯伪斜下保护层开采为研究的工程背景,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等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急倾斜俯伪斜下保护层开采后被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有:①通过在煤矿现场取样,在实验室进行了煤岩层的抗压、抗拉和抗剪试验,获得了保护层周围煤岩体的各种物理力学特性参数。②基于煤层卸压的应力保护准则和变形卸压准则,建立了俯伪斜下保护层开采的有限元三维数值模型,对俯伪斜下保护层开采后覆岩的移动变形和卸压程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并对被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定了被保护层的有效保护范围。结果表明:保护层开采在倾斜方向的上部和下部卸压角分别为90°和80°,沿走向方向的卸压角在倾斜上、中、下部呈不均匀分布,其大小为44°~68°,安全起见按44°划定走向方向的卸压保护角。③通过开展东林煤矿俯伪斜下保护层开采的现场试验,确定了研究区域内下保护层开采保护范围的现场实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马丽散固化剂结合水泥石膏浆机械封孔的方法能更好的密闭钻孔,使瓦斯压力参数的测定更加准确;保护层开采的倾向下部卸压角为83°,走向卸压角为45°,保护层工作面超前被保护层掘进工作面的最小距离为53 m。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考察的结果比较接近,本文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划定俯伪斜下保护层开采的保护范围是可行的。④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后冒落矸石在采空区沿倾斜方向的不均匀充填,在倾斜上部无充填,中部充填较弱,下部充填较为密实的情况。本文对充填体产生的支撑载荷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充填体对顶板的支撑载荷函数。⑤根据弹性薄板理论,建立了基于采空区不均匀充填的俯伪斜下保护层开采后基本顶的移动变形和破坏的力学模型,推导出了俯伪斜基本顶的挠曲函数,并根据Marcus修正解计算和分析了基本顶初次破断的极限跨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俯伪斜下保护层开采基本顶初次来压时的顶板管理方法。⑥基于关键层理论,采用理论计算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急倾斜下保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中的关键层,并计算了关键层的初次破断距;结合现场的观测,分析了关键层的破断对覆岩移动变形、岩层中离层和裂隙的分布、被保护层瓦斯涌出及保护范围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膨胀以及工业化程度提高,各种资源消耗量急剧上升,地下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多种地下资源被大量开采,并引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研究如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现如今,建筑外墙部位广告牌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是由于火灾成为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我国的消防法中对于外墙广告牌的安全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所以,在广
近年研究证实,脑出血后局部脑血流(rCBF)下降可引起缺血性脑损伤,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脑出血后缺血状态,降低患者残疾程度,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问题.动物实验证明,中药
<正>北京市朝阳区苇沟小学始建于1955年,地处于朝阳区东北部,与顺义区毗邻,坐落于机场辅路沿线上。在六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尊重、赏识、润泽生命的办学理念,从
会议
天青石(SrSO4)、重晶石(BaSO4)和石膏(CaSO4·2H2O)是重要的硫酸盐矿物,也是重要的盐类矿物,在建筑、化工、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天青石是碳酸锶的主要来源。碳酸锶的
矿物浮选是涉及固体、液体、气体三相分选的复杂物理化学过程。影响分选效率的过程操作变量众多,且变量间相互耦合作用对浮选性能指标产生决定性影响,既有来自宏观层次的固体
我国华东、华北矿区部分煤矿的第四系厚表土层的底部存在一层以非胶结沙土、砂砾为骨架组成的松散承压含水层,它直接赋存在基岩顶界面上。近年来,部分煤矿在邻近该松散承压含
基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了垃圾焚烧带来的飞灰、焚烧炉渣和焚烧烟气等环境问题,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归纳分析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重金属和二噁英等有
在全球面临能源紧张的今天,绿色建筑是世界尤其中国的建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本文介绍了几种新型节能结构体系,并对其进行技术比较和综合分析,对其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