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证候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肺结核的分类进行分析,如分别对初治、复治型肺结核进行中医证型分型研究。明确该地区肺结核的流行病学情况,了解各类肺结核的中医证候分类,探讨不同分类肺结核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中医药防治肺结核的不同分类阶段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于佛山市第四人民医院及高明区慢性病防治站就诊的25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结核病患者,收集结核病患者的中西医基本信息,并填写相关调查问卷表;完成对纳入对象的证候调查分型。运用PASW 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对调查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50例符合结核病防治项目标准的患者。1.肺结核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4个年龄段,分别占总例数的25.6%、18.8%、21.2%、16.8%。其中20~29岁年龄段例数最多,为64例。20~59岁年龄段例数为206例,占总例数82.4%。2.男性患者167例,女性患者83例,男性患者约比女性患者多1倍,其中男性患者主要集中在40~49岁,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20~29岁。对性别差异是否影响各年龄段患肺结核概率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地户籍肺结核患者的初治率较异地户籍及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分别低9.8%及7.2%;复治率较异地户籍及全国抽样调查结果高9.8%及7.8%;而耐多药率与异地户籍及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均相一致。说明外来人口对统计本地区患肺结核情况结果有影响。4.中医证型研究结果为气阴两虚、气虚、肺阴虚、阴虚火旺、肺肾两虚、阴阳两虚、肺脾两虚等7个常见主要证型,占总例数比例分别为22.0%、17.2%、10.0%、9.6%、6.4%、4.4%、3.6%。初治阶段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气虚、肺阴虚、阴虚火旺及匿期占主要部分,分别占总例数的18.4%、15.2%、8.4%、8.4%、18.0%,占初治阶段例数的79.5%。复治阶段中医证型以气虚、肺阴虚、肺肾两虚及气阴两虚为主,共计24例,占总例数的9.6%,占复治阶段例数的68.6%。复治期的耐多药患者共14例(5.6%),中医证型分布为气阴两虚6例,占耐多药例数的42.9%。综上,本地区肺结核患者主要以气虚、阴虚兼夹阳亢(火旺)、痰湿瘀阻脉络而致病。5.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共计17例,占总数的6.8%。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为气阴两虚、匿期、气虚。这与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中医证型一致,表明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存在均不影响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型的主要分布情况。结论:肺结核的患病年龄段主要患病主要为青年及中青年人,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年龄段,其次为40~49岁年龄段。性别差异与各年龄段患肺结核发生率有相关性。药物不良反应的不对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型的产生影响。本次调查肺结核初治、复治结果与2010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对比存在差异,本次统计中医证型主要为气阴两虚、气虚、肺阴虚,与其他地区存在差异性。初治阶段以气血两虚、气虚、肺阴虚、阴虚火旺为主;复治阶段以气虚、肺阴虚、肺肾两虚及气阴两虚为主;复治期耐多药阶段以气阴两虚、阴虚火旺、肺脾两虚、肺肾两虚为主。外来人口对本地区统计患肺结核情况统计结果有影响;药物不良反应不影响肺结核患者的中医证型的主要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