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岛四个养殖獐种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獐(Hydropotes inermis)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由于其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致使种群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养殖獐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对养殖条件下獐的遗传特征进行研究,不仅能了解在养殖条件下獐的遗传现状,也可为以后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便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区(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舟山群岛4个獐养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在对獐进行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现扩增的循环次数为35个时,得到的产物效果最好,并成功的选择出26条可用于獐遗传学研究的ISSR引物。2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286个可分析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184个,多态位点百分比(PPL)为64.34%。獐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10,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Ⅰ)为0.318,各种群的H介于0.157-0.190之间,Ⅰ在0.228-0.278之间,其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这可能与其种,源来自野外且养殖时间不久有关。Structure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个体根据遗传信息的不同可以被分为4个组群,每个养殖场内的个体基本上都在各自独立的组群中,这与地理区域的划分相似。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 (Gst=1-Hs/Ht)为0.163,AMOVA分析结果与此类似,说明各养殖场獐种群间在遗传上已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各种群间的遗传关系,我们计算了各种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并对其进行UPGMA聚类,结果显示:秀山种群(XS)和舟山种群(ZS)先聚在了一起,其次与岱山种群(DS)相聚,最后和朱家尖种群(ZJJ)相聚。结合以往的研究结果及各养殖场的地理分布信息,我们认为,舟山獐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虽然较为丰富,但己出现较大程度的遗传分化现象。因此,我们建议各养殖场需加强不同岛屿种群间个体的交流,特别是朱家尖种群(ZJJ)与其它种群间的交流。同时,本研究也推广了ISSR分子标记在动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电化学发光(ECL)是在电极表面由电子转移而引起的化学发光行为,是电化学技术与化学发光的结合。近年来,因其灵敏度高、可控性强、仪器简单、线性范围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光剂,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电化学以及电化学发光性质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溶液状态的量子点容易发生聚集,存在电化学发光信号弱、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因此,如何将量子点固载化以增强其电化学发
本论文主要是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技术(FI-CL)与纳米材料相结合构筑生物传感器,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选择性、分析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对不同的目标分析物进行了测定,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