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板市场的设立对中国证券业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NASDAQ市场对美国经济的推动力举世瞩目,而NASDAQ市场最核心的部分是做市商制度,那么,在国内二板市场微观设计中是否引入做市商制度就成为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即是针对该问题展开研究。 首先,运用边际对偶理论对竞价制度进行原理分析,运用存货理论对做市商制度进行原理分析,通过比较两种交易制度的异同和各自的优缺点得出:股本较小、股东人数较少的股票在做市商市场上流动性较高,交易成本较小;而股本规模大,股东人数多的股票在指令驱动市场上流动性较高,交易成本较低。然后,对世界各国二板市场及其交易机制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当前世界二板市场交易制度的主流是竞价制,且大部分二板市场的交易机制都是从主板市场那儿延续过来的,这样可降低二板市场的设立成本,便于经纪商和投资者迅速适应交易。另外,以亚洲新兴的二板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作为案例分析,详细分析了香港创业板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得出:香港创业板市场结构单一,网络公司比重过大;网络公司业绩差以及香港创业板规模小,容易受到外围市场的影响是香港创业板市场表现不佳的三个主要原因,而不是交易机制的选择问题。最后,对中国二板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可行性进行论证。论证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转型期内,在二板市场上引入做市商制度并不会增加市场效率,提出中国目前不适宜在二板市场上引入做市商制度,而应延续主板市场的竞价制度。但从世界范围看,做市商制度是证券市场交易制度的一种趋势,因此提出在国内发展做市商制度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