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与发展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lo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一多是新诗史上典型的诗艺追求者,《红烛》与《死水》都有显著的实验精神,他正是凭借这两部诗集确立了自己在新诗史上的风格与高度。《红烛》以唯美的作风一扫初期白话诗歌直白平淡的流弊,而《死水》更是引领了新格律诗的风潮。本文着眼于闻一多新旧诗歌的对比,根据二者审美结构与审美功能上的区别与联系,厘清闻一多新诗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其产生的新素质,在此基础上找出闻一多新诗的价值以及其对于今日诗歌之发展的启示。作为过渡时期的诗人,闻一多青少年时代发表过许多出色的旧体诗,而他的新诗创作也明显具有特殊的性质。将闻一多的新诗与旧诗对照比较会发现,一方面在他早期的诗歌中有一些洗刷不掉的旧迹,另一方面他也有意地继承与回归本国诗歌传统。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闻一多是坚定的白话支持者,他尝试使用口语进行创作,使用大量的结构助词与语气词,针对业已僵化的旧体诗词库使用新的形容词。在形式上,闻一多领导了新诗在“格律”问题上的自省与建设,提出“三美”的诗论,认为格律是一切艺术的性质,诗歌尤其要重视格律,并进一步指出新诗格律有别于旧体诗的内涵。就新诗的表现手法而言,闻一多早期的部分诗歌与其青少年时代所作之旧体诗有着惊人的内在模式上的一致。随着闻一多新诗实践的深入他逐渐跳脱了这种局面,并为新诗的发展找到了两个途径:小说化与戏剧化,在他本人的实践中也可以明显看到叙事性的增长。在内容的层面上,《红烛》长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广泛借用西洋诗歌有关死亡的意象,依靠华美的辞藻,浓重的修饰表现出唯美主义的风格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死水》则脱离了个人玄想的天地,转而去面对惨淡的现实世界,运用象征的手法展现出社会人生的真相,感情真挚沉郁。结语部分简要总结我对于闻一多及其新诗的认识。
其他文献
介绍了作为“重大土木与水利工程基础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简称C&HBase)示范库的北京市市政道桥工程基础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BridgeBase)的总体数据规划和系统设计
受众权利的核心是受众所享有的新闻权利与消费者权利的统一,具有双重性、自主性、共生性、目的性、法定性等特征.应当通过宪法司法化以及未来的宪法诉讼、公益诉讼、民事诉讼
本文是以《新唐书》散乱在文人传记中的文学评论为出发点,对这些文学评论进行整体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于《新唐书》文学批评的研究。前言是对《新唐书》文学批评研究概况
因南方CASS版本较多,且各地政府部门常依据地图使用有所侧重而定制部分属性结构,这就给不同来源的CASS数据向统一的ArcGis格式转换带来了诸多不便。本文就此类问题以VC++语言为
研究了厚度为1.8mm的超高强度钢板的激光焊接性能,分析了焊接速度对焊缝微观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超高强度钢焊缝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采用苦味酸溶液显示原奥
研究旨在为提高小茴香精油含量和改善精油成分比例的栽培技术制定提供参考。以内蒙古小茴香为材料,采用砂培法,以Hoagland营养液为基肥,设计0 mg/L(CK)、22.3 mg/L(N_1)、44.6 mg
红掌是重要的高档盆栽花卉。挖掘红掌观赏器官的关键控制基因,对于利用生物技术改良红掌品质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一个AP2类转录因子的核苷酸序列,该序列全长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必然导致物质文化、表层文化现象的全球化趋势,然而,各民族文化深层的多元文化特征、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心理、文化价值
长期以来,在中国传统妇女文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用现代的认知方式观察传统,运用现代知识阐释传统问题,不可避免地造成对妇女文学的误解和遮蔽,无法正确地看待妇女文学的德性
<正>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要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