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主动运动与腓总神经电刺激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来源 :第一军医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ahu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踝关节的功能在偏瘫步态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偏瘫患者在康复后却常遗留有踝背屈障碍及跟腱挛缩,而且,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的好坏与脑病变的部位及大小有密切关系。本试验主要探讨:①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以及腓总神经电刺激致踝关节背屈时有哪些脑区参与了活动;②踝关节主动背屈和跖屈功能在偏瘫后恢复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是否由于大脑功能活动区域的不同而致;③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对偏瘫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与主动运动训练配合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其在大脑功能解剖中的依据是什么,与主动运动时脑功能活动比较,其是否能部分替代主动运动训练。 方法:健康受试者6人,分别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屈、主动跖屈以及腓总神经电刺激致踝关节背屈三种形式,同时利用1.5T fMRI扫描头颅,所得资料经MRICro软件转换格式,再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统计学分析(p=0.001)。 结果:①踝关节主动背屈。兴奋区:双侧第一躯体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 Ⅰ)和第一躯体感觉皮质(primarysomatosensory cortex.S Ⅰ),对侧大脑半球兴奋区域面积大于同侧;双侧主要视区及小脑蚓。抑制区:19区、20区和39区。②踝关节主动跖屈。兴奋区:对侧第二躯体运动区(secondary motor area,M Ⅱ)、纹状体及同侧补充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 SMA)、边缘系统;抑制区:双侧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中上部位、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以及前额皮质。③腓总神经电刺激致踝关节背屈。兴奋区:对侧S Ⅰ、第二躯体感觉区(secondary somatosensory area,S Ⅱ),第一军医大学硕上论文同侧511、Mll,以及双侧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抑制区:按p习.001标准,双侧均没有阳性结果,按p习.05标准,则在对侧顶上小叶和顶下小叶交汇处有小片阳性区域,涉及7区。 结论:躁关节主动背屈与拓屈在大脑中的成像有很大不同,参与躁关节拓屈运动的大脑兴奋或抑制区较背屈多而分散,而且包括皮质下结构(纹状体),这些可能是偏瘫后两种运动恢复程度及速度不同的解剖学基础;排总神经电刺激致躁关节背屈时对大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促进损伤后大脑运动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激活了随意运动的中枢编程和感觉性反馈环节,但其对大脑的影响与主动运动也不完全一样,说明对周围神经的电刺激并不能完全等同于主动运动,两者在神经康复中具有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信号发生器广泛的应用于通信及控制的领域.随着技术进步的越来越快.对信号发生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最高的带宽都达到160MHZ,已经足够达到混频的要求.最早信号发生器,多是
近三十年来,浸没沉淀法作为常用而经典的技术,用于制备聚合物非对称膜。这种方法所产生膜的形态结构依赖于铸膜液和凝固浴的组成、浓度,以及其它制膜条件,如大气湿度、温度等。由
本论文从选音的角度,针对拼接式中文语音合成系统,研究了提高合成语音自然度的方法和措施.文中分别从基频曲线、能量曲线以及音库音质等方面出发,根据实际采集的语音音库特点
生物信息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快速、方便的手段,我们可以对已知的Bim基因启动子区域序列信息进行分析,找到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并给合研究中相关专业知识,可以迅速做出
在许多需要精确位置控制的领域,如工业、民用设备及医疗设备中,都需要有高性能的变频调速系统.现行许多设备并没有很好的完成这样的需求,因此研究高精度的变频调速技术有着重
近日,湖北省枣阳市检察院和枣阳市公安局、教育局、共青团、妇联联合会签了《枣阳市关于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工作的实施办法》.该制度旨在填补刑事处罚和“一放了之”之间的
期刊
电力线通信技术是采用电源线来传输数据或话音的一种通信方式。电力线载波技术分为两类,一种是用于负载控制、远程抄表和家电自动化的低速电力线载波通信。另一种是用于图像、
现代铝电解生产已经从过去的经验式操作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操作、智能化控制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转变,生产管理者能够借助系统完整的检测数据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因此
研究目的为了消除皮肤浅表组织的干扰,实现光谱分析方法对皮肤组织内部信息的高精度测量和分析,本研究设计并搭建了多位置散射光谱采集装置,并对光谱测量数据进行了结合“M+N”理论的BP神经网络分析。通过仿体模型实验和动物组织离体实验验证多位置散射光谱法对组织内部成分进行分析的可行性。研究方法1.根据光在组织中所走路径的“香蕉模型”理论,运用单片机、LabVIEW软件等对原有光谱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进
顶底复吹转炉炼钢法是在顶吹和底吹氧气转炉炼钢法的基础上,综合两者的优点和克服两者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炼钢方法.目前,复吹转炉炼钢法已成为世界上的主要炼钢方法.虽然复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