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和总抓手,是推动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山东省是中国的经济、人口和农业大省,山东的省情与我国的国情具有相似的特征,突出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缩影。首先,论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城镇化相关理论,并且明确城镇化的概念,重点与传统城镇化对比,重新界定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研究表明,传统城镇化具有不可持续性,存在诸多弊端,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型城镇化才是今后发展的目标。其次,通过梳理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历程,总结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发现山东省城镇化发展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凸显。具体表现在:城镇化整体水平较低,“半城镇化”问题突出;大城市不强、小城镇偏弱,城镇结构不够合理;城镇化区域差距较大,东强西弱态势明显;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再次,通过二元对比系数法和钱纳里“发展模型”对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城乡二元结构不断固化,存在明显的“刚性”,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问题比较突出。并且,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山东省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相对于非农就业比率,山东省城镇化水平也比较滞后。最后,通过研究国内外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剖析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结合山东的省情特点得出以下政策建议:抓好统一规划,构建布局合理的新型城镇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限制;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定科学的规划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谐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