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不礼貌并不是一种边缘化的现象,而是应该和礼貌现象等同起来。基于这种认识,学界涌现出一批对不礼貌现象的系统化研究。庭审话语是在特定的地点,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则,以目的为导向展开的一种典型的机构性话语,具有大量的冲突性话语。目前虽然有对庭审话语不礼貌现象的研究,但显著成果较少,且鲜有对庭审话语中公诉人不礼貌现象的集中研究,除此之外,现有研究只对礼貌与不礼貌分析,忽略了二者同时存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不礼貌并不是一种边缘化的现象,而是应该和礼貌现象等同起来。基于这种认识,学界涌现出一批对不礼貌现象的系统化研究。庭审话语是在特定的地点,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则,以目的为导向展开的一种典型的机构性话语,具有大量的冲突性话语。目前虽然有对庭审话语不礼貌现象的研究,但显著成果较少,且鲜有对庭审话语中公诉人不礼貌现象的集中研究,除此之外,现有研究只对礼貌与不礼貌分析,忽略了二者同时存在的现象,以及权力等因素。本文研究公诉人“不礼貌”话语的意义在于,与日常交往中人们避免使用不礼貌话语的情况不同,公诉人本身具有法律赋予的合法使用机构性不礼貌的权力,为了达成庭审目的会有意采取冒犯听话人的言语行为,为了了解公诉人“不礼貌”话语的使用情况以及更好地规范公诉人庭审话语,本文采用Culpeper和Bousfield的不礼貌研究框架,结合描述性和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从不礼貌言语的角度对中国庭审话语中公诉人的“不礼貌”现象进行研究,望能提升公诉人对“不礼貌”话语的理解与规范运用。本论文以2013年以来随机选取的CCTV12《庭审现场》的31场刑事案件转写为语料,运用Praat语音软件,对这些语料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根据不礼貌理论分析了庭审话语中公诉人“不礼貌”现象的类型,违反公诉人出庭规范的不合规不礼貌;机构性不礼貌的主要实现方式,包括负面评价、打断、挑战、警告、命令、指责;运用礼貌原则和礼貌用语构建的“不礼貌”话语现象。而后运用权力概念以及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体系分析公诉人的“不礼貌”话语的特点以及各类“不礼貌”话语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公诉人不礼貌的语用功能:情感发泄、身份构建、胁迫功能,其次公诉人不仅仅依赖机构权力运用“不礼貌”的话语,也会构建话语中的权力来实现“不礼貌”,而后者更具有积极的庭审交际效果,建议公诉人可酌情使用,避免因滥用权力和以权压人的不礼貌现象。本文希望通过对庭审话语中公诉人“不礼貌”现象的思考与研究,丰富机构性不礼貌的研究,规范公诉人“不礼貌”的使用,能够让“不礼貌”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庭审话语发生在特定地点,根据特定的程序和规则,具有不同目的的话语参与者主动或被动参加,彼此为达到一个符合自己目的和利益的结果,通过相互说服进行。打断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语行为现象是庭审话语中最常见的话语形式之一。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参与各方会不自觉地保持距离感并在潜意识中具有权力角色定位,从而形成了以法官、公诉人、律师为代表的话语强势方和以原告、被告、证人为代表的话语弱势方。以往,对司法程序中打断现象的
日照市人社局围绕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创新手段方式,推进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2020年以来,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吹响政策大喇叭,干部职工迈开大步伐,上网入户、进企业到社区让"政策找人",不断为优化营商环境增添人社力量。
社交媒体凭借其传播速度快、用户基础广、投入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西方政客宣传观点和政策的重要平台,其中作为西方社会最流行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的Twitter在传播政治信息和衡量民意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1月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推特取代“总统每周广播讲话”成为时任美国总统与公众沟通的主要形式和传播政治信息、衡量民意的重要政治工具。这种非面对面的交流无疑也增加了
广告图片隐喻是提升品牌认知度,增加品牌价值的有效方式之一。近年,很多学者投身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已有研究发现,对于一些图片隐喻来说,由于多模态信息的解析具有开放性,目标产品识别存在一定难度,导致广告隐喻认知的低效或无效加工。这与隐喻理解中跨域映射的方向性密切相关。本文基于多模态隐喻理论、结构映射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借助E-prime、SPSS等工具,运用三个行为实验来验证图片隐喻转换性的存在问题,并
1857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政治经济的研究引起关注。国际谈判成为国际关系学中一个热点研究领域。国际关系中两个重要的词语bargaining和negotiation在文献中经常互换使用。然而,国内外语言学界很少对这两个术语的概念进行探索,这就导致了一些国内英语学习者甚至翻译工作者的对于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差异和误用。术语的规范化是任何一门学科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如果各学者各抒己见,没有统一规范的术语,既
通过分析现有医院人体器官获取组织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优化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流程,构建集器官捐献、伦理审查、移植与随访、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介绍平台功能及应用效果,以期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带来积极影响。
为科学规划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解决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粗放、分散等问题。在充分调研沿滩区农村生活污水现状,收集国土、人口、DEM、水系、水源保护区等多项数据,建立了农村居民聚集区识别、环境敏感村划定方法,识别出沿滩区48个环境敏感区村庄、74个农村聚居区,构建出更为科学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体系,为农村生活污水整治的时空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关于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叙事形式的研究是伍尔夫研究界的焦点领域。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探讨的是伍尔夫小说叙事形式在美学、现代主义、宗教、女性主义、布鲁斯伯里圈、创伤研究及精神病学等研究领域的意义问题。相较而言,与伍尔夫个人有关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感相认知之间的关系问题尚未得到充分关注。而这种关注对于揭示伍尔夫是如何以及为何形成独特的叙事形式来说具有研究价值。为此,本文以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C.D.布
语义如何表征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今,语言的具身认知观逐渐受到关注与认同。具身认知观认为语义表征的研究应该基于心智与身体之间的关系。代表强具身观点的知觉符号系统理论指出,在理解语言时,人们会对物体的知觉信息,例如形状,颜色,方向等进行心理模拟,大脑会形成相关信息的知觉符号。以往的研究有通过句图验证的范式证明了在语言理解过程中心理模拟的参与。然而以往关于心理模拟的研究多基于语言理解过程中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餐饮业作为我国民生的支柱产业也随之发展。然而,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仅满足用餐等基础需求的餐饮空间设计已不能满足当前青年群体不断增长的多方面需求,传统餐饮业也正面临销售额下降、空间设计和品味不能紧随市场年轻化发展趋势的局面。因此,文章基于当代青年群体消费行为,以跨界融合的思维探究人与空间的契合点,并从多重视角探寻出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