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郊祀礼制及乐歌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郊祀礼制作为历代帝王祭天的典礼仪式规范,在整个古代国家宗教中起着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作为大分裂、大动荡的历史时期,郊祀礼制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魏晋南北朝郊祀礼制的建立与各朝政治发展的关系密切,郊祀礼制的采用反映了不同政治势力的消长,尤其是作为短命王朝,其郊祀礼制的建立多选择简洁而更适用的王肃礼说。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纷纷采用汉族的郊祀制度,体现了儒家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的郊祀礼制逐渐摆脱了秦汉以来由方士把持,充满候神、求仙色彩的特点,开始走上了由儒家礼说规范的发展道路。   郊祀仪式的实施是由音乐、舞蹈、歌辞等因素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中国古代就有“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说法,强调乐舞在祭祀仪式中的重要作用。礼家所推崇的先王之乐在后世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历代统治者却依据传世典籍进行郊祀雅乐的制作,这其中乐人、乐器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器、乐人在不同政权间流动,为这些政权建立雅乐提供了支持。   郊祀歌辞在古代诗歌中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其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形式以四言为主,风格板滞,文学色彩比较淡薄,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郊祀歌辞多由当时著名的诗人创作,一方面继承了《诗经·周颂》的写作模式,同时也有所发展创新,并且在这一时期郊祀歌辞创作中体现了时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学界将刘继明的创作分阶段性研究的现状,本文尝试从整体上把握刘继明创作的整体关联性。忧患意识下的精神探索,这是本文着重论述的核心命题。针对刘继明创作中精神探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贾平凹可以算是当之无愧的大家。其深邃的眼光,独特的视角,时刻求新求变的写作精神,以及散文、小说、诗歌的显著成绩,无不彰显着大家的风范。细读贾平凹
对军旅文学的探讨一直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至今,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现当代军旅小说。本文以新时期以来的中短篇军旅小说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日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