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郊祀礼制作为历代帝王祭天的典礼仪式规范,在整个古代国家宗教中起着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作为大分裂、大动荡的历史时期,郊祀礼制被统治者用来作为改朝换代的工具。魏晋南北朝郊祀礼制的建立与各朝政治发展的关系密切,郊祀礼制的采用反映了不同政治势力的消长,尤其是作为短命王朝,其郊祀礼制的建立多选择简洁而更适用的王肃礼说。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纷纷采用汉族的郊祀制度,体现了儒家文化对少数民族政权的影响。魏晋南北朝的郊祀礼制逐渐摆脱了秦汉以来由方士把持,充满候神、求仙色彩的特点,开始走上了由儒家礼说规范的发展道路。
郊祀仪式的实施是由音乐、舞蹈、歌辞等因素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中国古代就有“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的说法,强调乐舞在祭祀仪式中的重要作用。礼家所推崇的先王之乐在后世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历代统治者却依据传世典籍进行郊祀雅乐的制作,这其中乐人、乐器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器、乐人在不同政权间流动,为这些政权建立雅乐提供了支持。
郊祀歌辞在古代诗歌中是一种特殊的诗体,其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形式以四言为主,风格板滞,文学色彩比较淡薄,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郊祀歌辞多由当时著名的诗人创作,一方面继承了《诗经·周颂》的写作模式,同时也有所发展创新,并且在这一时期郊祀歌辞创作中体现了时代文学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