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课题围绕制药行业发酵菌渣无害化处理过程,针对青霉素发酵生产中菌渣残留抗生素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应用生物降解的方法,探索出一条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绿色的菌渣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围绕制药行业发酵菌渣无害化处理过程,针对青霉素发酵生产中菌渣残留抗生素的实际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应用生物降解的方法,探索出一条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绿色的菌渣无害化处理工艺,形成实用技术。这将为制药工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高值化及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奠定基础。本课题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工作:1、采用紫外光照诱变技术,对本实验室之前已筛选出的青霉素高效降解菌KDSPL-02进行菌株的优化。2、对KDSPL-02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适发酵碳源为液糖,氮源为酵母浸膏,微量元素为氯化镍、氯化钴、钼酸钠、氨基苯甲酸,诱导剂为青霉素钾,初始p H为7-8,培养温度为30-35℃。3、对KDSPL-02菌株生物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适降解p H为7.0-9.0,最适降解温度为30-35℃,最适降解青霉素钾起始浓度为1.2 g/L以下,并且发现了在光照条件下可以有效促进KDSPL-02对青霉素钾的降解速率。4、对KDSPL-02菌株进行生物固定化的研究,确定了海藻酸钠-PVA固定化方法,优化出的配方为PVA 4%、海藻酸钠2%、氯化钙2%。5、构建了基于扩张床为核心的生物强化降解-分离耦合过程,初步实现了制药工业发酵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并且我们实验发现大约需要用55 ml KDSPL-02菌悬液(OD600为2.5)即可将1吨菌渣中残留的青霉素完全降解。
其他文献
当前针对机械增压器ZL101A铝合金壳体的再制造修复通常采用脉冲TIG焊接,其中色差法是对其焊接质量检测的方法之一,然而该方法还仅仅是对焊缝宏观表面缺陷的观察。鉴于此,本文主要从对ZL101A铝合金脉冲TIG焊接工艺参数的优化、微观表面形貌对ZL101A铝合金表面色度的影响以及脉冲TIG焊接修复工艺参数对焊缝色度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对焊后焊缝与基体之间的色差进行量化,分析色差与焊接质量的关
现阶段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民用和军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无人机视频回传是无人机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如何在无人机和地面接收端之间进行实现实时高清视频传输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现阶段已有的自适应视频流比特率(Adaptive Bitrate,ABR)算法都未考虑根据无人机链路状态进行优化,但是通常由于无人机的飞行状态改变的很剧烈会导致无
泡沫体系具有良好的调剖性能,能通过贾敏效应有效的调控高渗透层。但常规泡沫体系只关注起泡性能,忽略了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体系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有限,洗油效率较低。此外,
[目的]探讨在HIV阴性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中:(1)卡泊芬净联合TMP/SMZ治疗中重度PJP的效果,以及疗效与血浆β-1-3-D葡聚糖(BDG)水平的关系;(2)分析影响HIV阴性PJP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比较HIV 阳性患者与HIV阴性患者感染PJP的临床表现区别;(4)分析HIV阴性PJP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特点和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协和医院2012年1月至201
生物样本库是指标准化收集、处理、储存和应用健康及疾病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等样本以及与这些生物样本相关的临床信息、病理与检验信息、治疗过程与随访信
粉尘作为煤矿井下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灾害之一,一直以来都严重威胁着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和煤矿井下的安全高效生产,因此,采用多种有效的方法降低井下的粉尘浓度已经成了煤矿日常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以山西省潞安集团漳村煤矿28采区回风巷为研究背景,28采区回风巷属于综合机械化掘进巷道,提出了风幕隔尘集尘的方法,论述了风幕隔尘集尘系统依据的相关射流理论和风幕隔尘集尘装置的构造特征。本文采用了理
大跨度桥梁结构对于交通枢纽的联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我国是大跨、超大跨桥梁结构建设速度最快、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保障大跨桥梁结构
机械设备运行时,由于故障状态时间远小于正常状态时间,使得故障样本数量远小于正常样本数量,造成样本间数据不均衡现象。在进行故障诊断时,分类器倾向于将测试样本判别为多数
振动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工程上对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运行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精密仪器被应用于大型工程项目中。精密仪器对低频振动十分敏感,而传统线性隔振器由于空间和稳定性的限制,无法隔绝这些低频振动。由于正负刚度并联的弹簧机构可以呈现较低的动刚度和较高的静刚度,近些年来,很多研究者利用这种低动高静隔振结构来打破传统隔振的限制,实现了高静刚度低动刚度(HSLD)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船舶智能化成为航运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航线规划技术已经成为智能船舶研究的七大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探索更加优化的船舶路径规划方法对安全与智能化航运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应用意义。目前,路径规划相关的算法较多,其中大多将规划环境和动作进行离散处理,与实际路径规划特点不太相符,同时,较少根据船舶航行特点进行路径规划,而且进行船舶局部路径规划时,大多数根据其他船舶的航行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