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寄宿制学校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关键载体,其特殊的学校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往有较多研究者对寄宿教育割裂亲情带来的不良影响表示担忧,然而这些担忧忽略了学校管理者的主体间性。根据班级或年级安排学生寄宿的“班级式住宿”方式常见于寄宿制学校,而当下云南省的一些寄宿制小学正在现实中摸索并创造性实施“大带小亲缘式”寄宿方式。本研究聚焦于寄宿环境中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其个体的影响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宿制学校是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关键载体,其特殊的学校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长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以往有较多研究者对寄宿教育割裂亲情带来的不良影响表示担忧,然而这些担忧忽略了学校管理者的主体间性。根据班级或年级安排学生寄宿的“班级式住宿”方式常见于寄宿制学校,而当下云南省的一些寄宿制小学正在现实中摸索并创造性实施“大带小亲缘式”寄宿方式。本研究聚焦于寄宿环境中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及其个体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通过调查与实验的方法,比对亲缘式、班级式等寄宿方式下小学生的分享意识、动机及行为状况,分析道德推理、移情中的道德认知因素与道德情感因素等对不同寄宿方式小学生分享行为的影响。目的是为寄宿教育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新的证据,助力寄宿制学校改善学生住宿管理方式、提高儿童福祉。来自云南省临沧市某乡的7所寄宿制小学3~6年级的1272名学生(有效被试1228:亲缘式828 vs.班级式400)参加了研究1。研究1a以图片材料作为启动刺激,使用故事补全法考察学生的分享意识。研究1b以自编情境故事作为启动刺激,利用独裁者范式的变式测量其主动/被动分享行为,搭建模型以考察亲缘式寄宿方式影响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机制。研究1c以自编情境故事作为启动刺激,通过动机排序范式考察被试的分享动机。研究2再次考察亲缘式住宿对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并增加了走读生样本,进一步考察亲缘式寄宿与在家住宿两种管理方式对小学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来自云南省楚雄市某镇的3所小学3~6年级的439名(寄宿制小学1所,亲缘式92 vs非寄宿制小学2所,走读生347)学生参加了研究2。综合两项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小学儿童具备分享意识的总体比例较低,但亲缘式寄宿儿童具备分享意识的比例显著高于班级式寄宿儿童和走读儿童。在具备分享意识的样本中,无论是否寄宿,小学儿童描述的分享行为皆以食物分享为主,且较少涉及行为主客体的年龄、身份信息。(2)亲缘式寄宿儿童比班级式寄宿儿童和走读儿童更重视利他性分享动机。总体而言,伴随年级发展,小学儿童对利己性分享动机的重视程度呈下降趋势,对利他性、利社会性分享动机的重视程度呈上升趋势。(3)亲缘式寄宿儿童比班级式寄宿儿童、走读儿童具有更高的主动分享行为和被动分享行为。受成本因素的影响,小学儿童的主动分享行为低于被动分享行为,不同寄宿方式下主动分享行为与被动分享行为差值大小不同,亲缘式寄宿儿童的差值最小,提示其对分享成本的算计较少。(4)小学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在不同寄宿方式间的得分差异不显著,道德推理能力可正向预测儿童的主动分享行为,但不能预测其被动分享行为,提示主动分享行为与被动分享行为之间存在质的差异。(5)中介检验的结果显示,情感型移情和认知型移情在寄宿方式影响儿童分享行为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分享意识在其中起调节作用,具备分享意识的情况下,认知型移情的中介效应显著;不具备分享意识的情况下,认知型移情和情感型移情都显著。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相较班级式寄宿和走读,亲缘式寄宿对小学儿童分享意识的获得、分享行为的提高和移情能力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亲缘式寄宿方式通过促进小学儿童移情水平的发展,从而提高其分享行为。认知型移情和情感型移情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差异。随着个体分享意识的形成,分享行为的激活对移情的依赖程度下降。本研究未能对分享意识作进一步区分,尚不能明晰中介效应的边界条件。虽从多个维度和视角对寄宿方式影响分享行为这一过程进行了考察,仍难以获得分享行为的全貌。亲缘式寄宿虽有利于提高儿童分享行为得分,是管理方式的有意义改良,但在现实中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仍存在较大改进空间。希望本研究能唤起更多研究者对寄宿儿童面临现状的关注,促进寄宿方式的改良,提高寄宿儿童的福祉。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我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232例体检儿童X线骨龄检测结果,探讨骨龄和生活年龄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我院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232例儿童的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及左手腕部X线片,采用TW3-RUS法测定骨龄,按照性别和生活年龄分为8组,男性3.0~5.9岁、6.0~8.9岁、9.0~11.9岁、12.0~14.9岁年龄组和女性3.
自2003年开始的中国“最美的书”赛事已举办了20届,赛事举办之初,便将书籍设计的整体性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书籍装帧的水平得到检验与提升,中国书籍整体设计观念也得到发展。整体设计观念的深入使得中国设计元素得以深度挖掘,也使书籍设计从单纯的封面设计中解放了出来,同时版面更新也重塑了中国文化艺术的语境。但在以设计为本位的赛事引导下,也出现了图书形式过度设计、图书市场与读者维度缺失、出
<正>基于“问题和理解”设计“情境资料和驱动任务”,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概念”等前提下基于自身现有能力,依托已有核心概念和原理预测新物质的性质及其关联知识,设计科学探究实验并实施,对获得真实实验现象等信息进行分析、解释、解决疑惑,创新建构知识模型,形成对新知识的科学理解。本课以“价—类”二维图为桥梁,设计了“自然界中的硫”的科学探究教学实践和探索反思。
《民法典》虽设立了遗产管理人制度,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遗产管理纠纷仍不断发生。司法产生争议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遗产管理人制度立法的粗疏。鉴于目前我国对遗产管理人制度的研究多停留在对遗产管理制度的构建,对遗产管理人制度施行后实践中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具体,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优化遗产管理人制度,有效衡平各方当事人的利益。本文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正文包含四部分。第一部分,遗产管理与遗产管理人制度。遗
<正>衰老,因为其“自然”的特性,不管是人、动物、植物还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生命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也是每一个人都难以避开的话题。每个年龄段的人对衰老的看待有所不同,可能是认知的改变,也可能是时间的沉淀。这是无数个我的对话。《与时间对话》通过大约200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格的人进行了采访。加以整理成主要文本内容,以采访者的语言为依托,书籍设计为主要内容,进行设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环境也变得日趋复杂,干扰信号也变得多样化,这对提取有效信号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迅速、准确地识别出干扰信号的类型、强度等信息成为了电磁频谱信号分析的难点。论文基于对干扰识别算法的研究,通过实时计算分析,完成电磁感知验证系统频谱分析设备的研发,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干扰识别。经过大量的数据测试表明,论文提出的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干扰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干扰信号并得到干扰
针对老年人及残障人士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语音控制的机器人下棋系统,该系统由语音识别芯片、STM32主控板及Dobot机械臂组成,采用语音交互实现机器人的下棋功能。介绍了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实现流程。通过实验验证,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满足下棋功能的控制要求。
<正>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美国,与教师课上教学、布置家庭作业、学生课后练习的传统教学形式不同,在这种“颠倒式”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先在课下自学,教师再在课上为学生答疑解惑,学习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知识。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及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利用“翻转课堂”提高初中实验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阅读纸质书籍会给人带来阅读的美好感受,也能增加视觉的愉悦感。阅读时用手指翻书,翻阅的过程就是触摸的过程,也是对书籍的审美过程。不同纸张材料带给读者的视觉效果不同,触摸的手感也不同。灵活、合理地运用纸张材料,能展现书籍的特点和效果,提升书籍之美,丰富读者的感官体验。文章从灵活运用纸张多样性的意义、书籍纸张的特性、选择书籍纸张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梳理了纸张多样性在美化书籍中的具体运用。
<正>氢气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气体之一,需要学生掌握氢气制备、性质检验等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目前,已有学者对教材实验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例如,林海彬等[1]、侯晓琼等[2]、潘国荣等[3]支持氢气制取与性质实验装置一体化设计;周正祥等[4]采用洁厕灵与电池锌皮等反应制取氢气;林燕岚等[5]、侯晓琼等[2]使用注射器、U形管、V形侧泡反应管等器材做反应容器。以上实验是从药品选择、器材类型、实验装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