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硅材料对CO2的吸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CO2引发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要达到CO2减排的目的,除了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方法外,CO2的捕获与封存技术(CCS)既兼顾了能源供给安全又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已成为碳减排最有潜力的方法。工业中用来捕集气体中CO2的技术主要有吸附法、吸收法、低温蒸馏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吸附法因具有能耗低、操作灵活等优点,在CO2捕集领域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论文主要采用多孔硅材料为CO2吸附剂,研究了吸附法捕集气体中CO2的过程。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四部分:(1)多孔硅材料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究。以X射线衍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及同步热分析仪对多孔硅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孔硅材料主要由O、Ca、Si、C、Na、Mg和Al7种元素组成,并以Ca2+、Na+、Mg2+、Al3+、SiO2-3和CO2-3等离子形式存在,材料还含有一定量的吸附水和结晶水。同时,该多孔硅吸附材料是一种不具有固定晶型的非晶态物质、比表面积大(117.12m2/g)、介孔结构丰富、呈蜂窝状,这些结构特性均为CO2气体的吸附提供了可能性。(2) CO2/N2吸附基础研究。使用吸附法,对不同CO2/N2混合气体流速、不同吸附温度下多孔硅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进行考察。发现在50℃、CO2/N2混合气体流速为95mL/min时,多孔硅材料对CO2的吸附容量可达8.67mg/g,循环17次后吸附性能依然稳定。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硅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混合气体流速增加而降低。(3)将多孔硅材料对CO2的吸附性能与市售活性炭以及硅藻土进行对比,进一步证明了多孔硅材料作为新型吸附剂捕集CO2的可行性。(4)以X射线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为手段,探索多孔硅材料对CO2的吸附机理,初步证明了多孔硅材料对CO2的的捕集以物理吸附作用为主。多孔硅材料具有较高的CO2吸附容量。通过优化吸附条件、改性提高吸附剂的吸附性能等方法,多孔硅材料有望成为大规模捕集烟道气中CO2的新型吸附剂。
其他文献
家庭暴力是个源远流长的社会问题,成为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不可忽视的因素。近些年,家庭暴力情形屡增不减,并且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法律制约不显著的特征,通过对家庭暴力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242名中学生和526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以便分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流行现状及特征,以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决
<正>邢福义,男,1935年生,海南省乐东县人。著名语言学家,现代汉语专业博士生导师。《汉语学报》主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语言学科组副组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
从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源结构及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了我校电机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本人20多年民汉班级该课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民族学生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采选、锻
历史插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之一,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抽象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等方面上发挥重要的教学作用。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
色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们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感情色彩、经济色彩、身份、职务和地位等方面,对红、白、绿
隐私概念的提出和隐私权理论的发展,与大众传播对个体私生活的侵扰有关。大众传播业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对个体隐私权保护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互联网之前的大众传播虽然也
目的强化对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认识,了解儿童传染病变迁趋势和现状。方法收集近二十年来重庆儿童医院病案室登记资料和感染病科患儿出院登记资料,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有关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文问卷和自制的影响因素问卷,对205例北京地区1型糖尿病患儿和619例健康对照者进
我们正处在一个发展的时代。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哲学。建构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哲学,既是"二战"以来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中国自己的当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