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福建省粮食生产效率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iooalpk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足则天下稳,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粮食生产效率是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判断区域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是否合理和是否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粮食自给率从1978年的102.42%下降至2011年的44.9%。目前,福建省是继广东和浙江之后的第三大缺粮省份。如何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促进粮食增产,从而保证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和聚类分析对福建省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从粮食生产效率角度探讨福建省各县(市、区)粮食生产现状,以期为福建省区域粮食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和区域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提供决策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沿着“文献整理—规范研究—模型构建—实证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首先对粮食生产效率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指出已有研究对本文的启发和借鉴;阐述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投入产出理论和经济效率理论;并介绍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和福建省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效率评价指标的选取。在上述基础上,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1—2009年福建省各县(市、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2001—2009年期间福建省各县(市、区)整体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波动性;福建省各县(市、区)整体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主要由技术进步指数变化引起,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变化主要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动引起;2009年,各县(市、区)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指数值基本在1附近,全省仅27个县(市、区)粮食生产的纯技术效率大于1和15个县(市、区)粮食生产规模效率值大于1,只有9个粮食主产县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改善,且有19个粮食主产县粮食生产规模收益处于递减状态。在利用Malmquist指数法评价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效率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对各县(市、区)分类并得出制约各类地区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提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推进粮食生产集约化及加大粮食生产投入等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员工知识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性战略资源,知识分享也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特别是在多样化、个性化、机遇转瞬即逝的市场
本文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为例,分析了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两种拓展实验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淋巴瘤在病理学上分为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性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两类,其中NHL占淋巴瘤的90%左右,其发展迅速、易发生早期远处转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的每一项进步都是科技发展的具体体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进步扮演者重要角色,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蜂产业以
根据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37号,以下简称“37号文”)和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仍处于关键阶段.从海南省今年前三季度经济金融运行的实证分析来看,宏观调控效果已逐显现,但经济金融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以后,为响应中央及地方号召,爱国捐献运动在山西各界广泛开展起来。随着战争走向持久化,爱国捐献运动也逐步向适应长期性战争需要的方向转变。在向长期化、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农业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发展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业
报告1例以构音障碍和右侧偏瘫为主要表现的52岁女性白塞病病例。患者脑桥左侧发现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 pparent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优化成为研究热点,但在本科教学中很少涉及。这是因为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法往往涉及复杂的求解算法和编程技术,受教学时间和数学基础限制,普通本科生往往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