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现对其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联合化疗为主,其次则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等。化疗后的耐药与复发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也成为了影响患者预后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溶酶体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参与多种细胞活动如细胞死亡,信号传导,免疫与应激,近年来有相关研究证明其与多种肿瘤相关,在肿瘤的增殖、凋亡与存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靶向溶酶体从而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巨大潜力,且溶酶体上存在多种膜蛋白及离子通道蛋白,它们对于溶酶体功能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溶酶体膜蛋白相关的新治疗方法或可弥补现有疗法的局限性。目的:溶酶体上存在多种相关膜蛋白及离子通道蛋白,它们与溶酶体功能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现今已有许多溶酶体相关疾病与肿瘤的研究报道,而关于其溶酶体膜蛋白在肿瘤中的作用的研究还十分有限,特别是血液肿瘤,急性白血病与溶酶体膜蛋白之间的关系与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揭示溶酶体膜蛋白LAMP1、TPC1、TPC2在急性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变化与其临床指征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三种膜蛋白在AL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及临床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和实验依据。试验方法:1、利用western-blot、qRT-PCR检测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系(HL-60、NB4、Raji、Ramos)中Lamp1、TPC1、TPC2的表达水平与CD34~+造血干细胞的区别。2、共收集骨髓标本85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74例(按FAB分型,M1 6例,M2 15例,M3 6例,M4 9例,M5 21例,B-ALL 17例),其中初治患者54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难治复发患者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男女比例为5:4,年龄为16-77岁,中位年龄50岁。对照组为造血干细胞移植供者骨髓11例。3、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并提取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及相关内参的表达得其CT值,用公式2-△△Ct计算目的基因LAMP1、TPC1、TPC2的mRNA的表达量相对值。4、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在各组间的差异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类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有序logit回归。检验水准取ɑ=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检验意义。旨在探讨多种膜蛋白及离子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与急性血液病病种、临床指征及预后等的关系。结果:1、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NB4及淋巴瘤细胞系Raji、Ramos中LAMP1、TPC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造血干细胞(HSC),且NB4的LAMP1表达水平升高最为显著。TPC2表达水平在HSC与血液肿瘤细胞系间的比较中未发现显著差异。2、相比于正常供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AML及AL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中LAMP1、TPC1和TPC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进一步比较CD34+的HSC和CD34+原代AL的细胞(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例大于90%)中LAMP1、TPC1、TPC2的表达,结果发现相比于CD34+HSC,CD34+AML、CD34+ALL细胞中LAMP1、TPC1、TPC2表达水平亦明显上升。3、将急性白血病人分为初治组、难治复发组和正常人的对照组,结果分析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组,难治复发组)中LAMP1、TPC1、TPC2的表达水平相比于正常人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膜蛋白在初治组与难治复发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初治B-ALL患者的三种膜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ML患者与正常人的比较中,M3系患者的LAMP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M1、M2、M5系患者的TPC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M4、M5系患者的TPC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去对照组,三种膜蛋白在不同病种与亚型间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5、LMAP1及TPC1的表达水平与AL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性,即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高时其LAMP1表达量随之增高(P<0.05);各膜蛋白与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红蛋白、血小板间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AL患者各膜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6、LAMP1与TPC2被发现与初治病人一个疗程化疗后的缓解情况存在相关性,其中骨髓内LAMP1的表达量低的患者一个疗程化疗后易达到完全缓解(CR);骨髓内TPC2的表达量高的患者一个疗程化疗后易达到完全缓解(CR)。结论:血液肿瘤细胞系中LAMP1、TPC1的表达水平高于HSC,AL患者BMMNCs中LAMP1、TPC1、TPC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人BMMNCs。LAMP1、TPC1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呈正相关,且LAMP1的高表达不利于初治AML病人一个疗程化疗后的缓解,这两种蛋白可能是AL的危险因子。TPC2的高表达有利于初治AML病人一个疗程化疗后的缓解,其可能对AML患者治疗有利并改善预后。LAMP1、TPC1、TPC2作为急性白血病的新标志具有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