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腰脊神经触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优化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99例。随机分为针刀整体松解术组(针刀组)、针刀腰脊神经触激术组(触激组)、针刀整体松解术联合针刀腰脊神经触激术组(结合组),每组各33例。针刀组采用基于弓弦、网眼理论指导下的针刀整体松解术治疗;触激组采用神经调控理论下指导下的针刀触激腰脊神经术治疗;结合组采用针刀整体松解术结合腰脊神经触激术治疗;疗程均为1次/周,连续治疗4周。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简称JOA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角度(SLR值)及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月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并对三组方法治疗后、治疗结束后1月总体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腰椎节段、VAS评分、JOA评分、SLR值、IL-6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2.总有效率: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5.56%,触激组总有效率为80.6%,针刀组总有效率为87.10%。三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VAS评分:治疗结束后、1月后随访,三组方法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结束后、1月后随访,结合组对疼痛改善均优于针刀组及触激组(P<0.05)。JOA评分:治疗结束后、1月后随访,三组方法在提高患者JOA评分,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活动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月后随访,结合组对腰部整体情况优于针刀组及触激组(P<0.05)。SLR值:治疗结束后、1月后随访,三组方法在改善患者下肢活动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月后随访,结合组对患肢直腿抬高角度改善均优于针刀组及触激组(P<0.05)。IL-6值:治疗前、1月后随访,三组方法在调节外周血液中IL-6表达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对外周血液中IL-6水平控制均优于针刀组及触激组(P<0.05)。结论:针刀整体松解结合腰脊神经触激术在改善患者疼痛、功能和降低血液中IL-6浓度水平方面优于单纯针刀整体松解术和单纯针刀腰脊神经触激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两者联合能够更好地促进神经炎症吸收及改善水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