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系统评价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探讨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易操作性、安全性和可重复性;并分析总结超声下肩周炎的病理特点,为进一步超声明确定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门诊肩周炎患者60例予以超声检查,观察分析肩周炎的病位、病性并结合明显压痛寻找敏感穴位点进行标记,然后给予小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并对治疗前、治疗一周后、治疗二周后、治疗三周后及治疗结束后两周(随访)时进行观察,记录VAS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疗效。并对肩周炎患肩的超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60例肩周炎患者中超声检查,按病变部位:肱二头肌病变的患者42例,占70%;冈上肌肌腱病变的患者13例,占21.7%,肩胛下肌(肌腱)病变的患者9例,占15%;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病变的患者6例,占10%;肩锁关节腔病变的患者1例,占1.7%;未见明显异常的4例,占6.7%。按病变性质:显示积液的患者34例,占56.7%(其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30例,占50%);肌腱钙化25例,占41.7%;肌腱增生的患者13例,占21.7%。2.肩周炎患者经治疗1周、2周、3周后VAS评分和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肩周炎能有效缓解肩部的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3.经秩和两个相关样本配对逐一两两检验,肩周炎患者的VAS评分,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而在治疗3周后和治疗结束后2周的VAS评分进行对比,P<0.05;说明:在治疗1、2、3周后,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肩周炎能有效缓解疼痛;而在治疗3周后,疼痛缓解已达高峰,之后处于平稳期,疼痛不再明显缓解。结论:1.超声定位下针刀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和改善肩关节功能。2.超声定位使针刀治疗肩周炎定位明确、操作安全规范、疗效显著,从而令这一技术具有可重复性。3.发现了肩周炎患者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的病变发生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