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失血与输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yda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和评估流行病学因素、临床因素对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失血和输血的影响,并建立术中失血量和围术期输血量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为该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对山东省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的病例进行记录,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以下变量是否能预测术中失血量和围术期输血量:身高、年龄、性别、体重、BMI、融合节段数、椎弓根螺钉数、手术时长、脊柱侧弯类型、是否使用氨甲环酸、术中失血量、术后当天引流量、术后第一天引流量以及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其中,围术期输血量以术中和术后三天内输注的浓缩红细胞单位数计算。  结果:  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37例。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术中失血量与体重(r=0.126)、融合节段数(r=0.411)、椎弓根螺钉数(r=0.432)、手术时长(r=0.558)、性别(r=0.130)、氨甲环酸(r=-1.006)、脊柱侧弯类型(r=0.279)具有相关性。最终保留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预测术中失血量的变量是:椎弓根螺钉数(β=31.916,p=0.000)、手术时长(β=2.440,p=0.000)、脊柱侧弯类型(β=170.659,p=0.002)、是否使用氨甲环酸(β=-164.412,p=0.02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围术期输血量与融合节段数(r=0.464)、椎弓根螺钉数(r=0.468)、手术时长(r=0.508)、术中失血量(r=0.685)、术后当天引流量(r=0.325)、术后第一天引流量(r=0.204)、术前血红蛋白值(r=-0.108)、性别(F=-0.103)具有相关性。预测围术期输血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最后保留的变量为:术中出血量(β=0.00407,p=0.000)、术后当天引流量(β=0.00343,p=0.002)、手术时长(β=0.01072,p=0.001)、性别(β=-1.66052,p=0.001)。  本研究也探索了影响术后当天引流量的因素。由于术后当天引流量与其他临床因素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因此难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结论:  本次研究显示:使用的椎弓根螺钉数增加、手术时间延长、先天性脊柱侧弯手术(相较于特发性脊柱侧弯手术)可增加术中出血量,而使用氨甲环酸可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失血量增加、术后当天引流量增加以及女性(相较于男性)与围术期输注的浓缩红细胞单位数增加有关。  密切监测术后当天引流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为它是预测围术期输血量的危险因素,但与术中失血量或研究中的其他临床因素没有线性相关性,因此很难通过术前访视或者术中观察进行估计。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