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组织及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从农业自身的组织和技术变化的角度,探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期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理论结论,这不仅有助于完善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理论研究,同时也有助于为中国政府制定恰当的农业产业组织政策和农业技术政策提供依据.该文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着重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同的农业产业组织形式及其绩效;2)不同农业技术选择及其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3)不同农业组织、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互关系;4)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推论.有鉴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教训,根据长期以来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研究大多只注重非农产业发展的拉力作用,对农业内部组织和技术进步的推力与吸力作用的研究不够,理论研究存在缺陷,政策措施有失偏颇,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工业化的顺利进行的弊端.该文提出:1)将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定义为:家庭内务农边际收益(收入扣除成本)低于预期农村非农业和城市"边缘行业"劳动力边际收益的农业劳动力.这一定义更具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特性.2)从完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出发,同时关注工业化过程中工农业如何协调发展的问题,根据中国的经济环境,动态地研究工农业两部门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产业组织演变、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上,具体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演进、技术进步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可能存在的促进和阻碍作用,并结合近期和长期工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根据中国目前城市就业压力巨大的实际情况,提出双梯度交叉转移模式,并指出,通过农业组织创新和技术进步扩大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是目前阶段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浅层次转移的有效措施.4)弥补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重"外"不重"内"的缺陷,突破了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在农业与就业关系问题上的偏见,扩展和深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进一步工业化问题的研究,为中国制定适当的农业产业组织和技术政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突出地表现为不良贷款带来的越来越大的金融风险,中国各大银行普遍都存在不良贷款的问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中国在新的起点再出发。与35年前那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会议遥相呼应,一脉相承,改革成为本次会议的主基调。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
该文界定了私人契约、社会契约和契约意义上的政府规制的含义,着重分析了私人契约租金损耗的不可避免性,社会契约在确保私人契约的履行以及降低租金损耗中的作用,并提出在政
城市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伴随着快速工业化发展,中国己进入以城市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城市成为现代生活和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城市化,
在多年监测工作基础上 ,对丽江的城市水环境连续 12个月的监测分析表明 :上游水质优良 ,中、下游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因子依次为粪大肠菌群、氨氮、总P、BOD5。城市水环境冬季 (平水期 )较好 ,春、夏季 (枯水期和洪水期 )较差。
期刊
研究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效应,具有学术和实际双重的意义.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业经历了自然的成长过程,考察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面联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产业本身产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之出现的是商品房价格的飞速上升和房
摘要[目的] 研究超迟播稻茬小麦适宜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方法]研究不同处理的基本苗及产量构成,比较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的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结果]不同的播种量、施氮量、氮肥运筹方式对成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播种量每增加15 kg/hm2,成穗数增加10.65万穗/hm2、千粒重减少0.22 g、产量增加150.45 kg/hm2;施氮量每增加15
所谓财政,即“以政控财、以财行政”。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一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结构是地方政府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在财政收支方面表现出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研究不同的一系列“异化”特征。从财政收入方面来看,税收收入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不断下降,而地方政府预算内非税收入、转移支付收入、地方政府债务、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