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缓解生态问题,破解当前发展困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紧要问题。我国历来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缓解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是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重要内容之一。虽然马克思没有明确提出“生态”一词,但在其诸多著作中生态文明思想早已初现端倪,尤其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他以异化劳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论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同时,第一次并且唯一一次提出“人化自然”的概念,提出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论断,被视为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先声,是我们回归原著经典,进一步挖掘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珍贵的文献资料。因此本文以《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背景为出发点对其进行研究、解读,全文总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进行概括,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受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工业革命、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以及黑格尔、费尔巴哈的自然观的影响。第二部分以实践的视域围绕《手稿》中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探究,在实践中把握“人与自然“关系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实践中关系的形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下关系破裂而导致生态危机的发生,以及生态危机的解决路径——实现共产主义,最终使人与自然真正的相协调、相统一,较为系统地梳理了《手稿》所展现出来的生态思想。第三部分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过程中《手稿》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及其历史地位进行研究,《手稿》以“人化自然”观为基础、“人与自然”关系探究为线索的生态思想为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开启先声,而《手稿》中实践观和“异化理论”的提出更是为探究其生态思想提供了新视角。第四部分从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两方面进行其当代意蕴探究,这一思想不仅为我们提供发展马克思生态文明的理论依据、确立马克思在生态学的历史地位,还可将其生态文明思想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予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