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作为股权转让主体从事股权转让,可以起到扶持和限制某类企业发展的作用,并引导生产要素的流动、调整资源配置,从而有效地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和结构调整目标,使国有资本投资结构优化。要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改变国有股权在国有企业个体中的静止状态,使其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市场规律在不同的行业、产业、企业之间自由流动。目前,我国国有股权的转让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国有股权转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对受让方的资格缺乏审查;国有股权转让过程混乱,缺乏统一监督管理;国有股权转让导致原国有企业的职工面临着下岗和失业。本文重点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国有股权的转让能有所帮助。 本文的写作共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 概括介绍了国有股权的含义以及国有股权形成的途径,并从股权性质引申出国有股权是一种新型财产权利。分析国有股权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 论述国有股权转让的必要性,分析限制国有股权转让的不利后果,根据国有股权转让的现实状况,介绍国有股权转让的对象主要是民营企业和境外资本,转让方式多以协议转让为主,转让程序则应当由转让方申请,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审批备案,并对转让收入的使用进行监督。 第三章 着重剖析了国有股权转让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国有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转让中的大量流失;受让方故意欺诈;国有股权转让过程混乱,缺乏监督;转让对国有企业职工造成下岗失业的损害。 第四章 针对第三章所列举的一系列问题,分别提出了完善国有资产评估机制、严格审查国有股权受让方的资格、规范国有股权转让过程、做好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工作,合理解决职工安置问题等策略。 最后总结了国有股权转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必然存在它的不足之处,然而应该看到国有股权转让是大势所趋,我们不应由此否定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