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法国人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超高性能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所具备的高强度、高韧性以及高耐久性,使之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法国人研制出的一种新型超高性能钢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所具备的高强度、高韧性以及高耐久性,使之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该文首次对RPC梁的弯曲性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并对RPC梁正截面抗裂及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希望能为RPC在工程结构中的推广应用打下基础.该文以该校桥梁与结构研究所进行的RPC梁弯曲性能试验为依据,并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试验研究资料,对RPC梁的弯曲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认识到无论是RPC梁的抗弯强度还是弯曲韧性都比普通混凝土梁有了极大提高;RPC的基体特性、钢纤维特性以及构件截面特性均会对RPC梁的弯曲性能产生影响.以此为基础,该文对RPC梁的正截面抗裂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首次引入了截面受拉区塑性化系数μ,根据构件即将开裂时截面受拉区的塑性化程度来建立抗裂简化计算模型,得到的理论计算公式经检验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且偏于安全.该文最后对RPC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对于RPC无筋梁,该文提出可采用三种方法即:建立在简化计算模型上的定义法,建立在纤维间距理论上的钢纤维增强机理法以及建立在复合力学理论上的综合系数法来求解梁的极限抗弯强度,经检验证实以上三种方法均可用于实际设计计算中.对于RPC配筋梁,该文采用了等效矩形应力图形法来建立其正截面承载力简化计算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截面受拉区RPC的承拉作用,在对模型参数进行探讨的基础上,进而对RPC配筋梁界限相对受压区高度、最大配筋率以及最小配筋率进行了分析确定.
其他文献
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简称PCC桩)及其复合地基是一种全新的地基处理新技术,已应用于高速公路、民用建筑、港口、海堤等工程建设中,PCC桩在处理效果、工期、造价、环保等方面具有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健康监测是目前工程界比较活跃的研究课题.通过长期的健康与损伤状态监测,获得结构不同状态的参数对结构进行反演分析和对比,判断其损伤状态,采用人工神经
大量风振、地震灾害现象表明,输电线路的破坏会导致供电系统的瘫痪,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产建设、生活秩序,而且还会产生重大的次生灾害,给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确保风振、地震作用下输电线路的正常工作,已成为电力工程与土木工程界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并引起了国内外有关研究者的极大注意。 在本文中,以岗市—长江500kV输电线路湘江大跨越为工程背景,采用两种不同的模型研究了该工程
本文通过两榀短肢剪力墙与无粘结预应力楼盖结合而成的大空间组合试件在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分析研究了这种结构体系在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特性。首先分析
本文研究了加筋挡土墙及土钉墙等土工加筋结构分析设计方法,目前常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结构物进行力与力矩的平衡分析,经过试算确定最危险滑裂面的位置及相应的最小安全系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超高层建筑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超高层建筑的合理结构形式和动力响应计算方法进行系统研究。 巨型框架
现在建筑中室内柱角凸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审美观。由此设想,在高层钢结构建筑中,采用类似异形截面钢筋混凝土柱的异形截面钢柱,就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但是国内
SRC-RC竖向混合结构是指主要由型钢混凝土构件和混凝土构件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SRC-RC竖向混合结构能够充分利用普通混凝土结构和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各自优点。这种新
软岩具有比硬岩更加复杂的力学特性,其作为工程岩体时往往表现出应变软化、流变及非线性大变形等工程力学特性,是影响工程长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开展软岩力学特性方
近年来,大跨空间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大跨结构的受力和构造均较复杂,设计人员很难准确估计各杆件和节点的实际内力值。因此,为了检验大跨结构的设计水平,进行在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