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是我国的传统农业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大省之一,2013年粮食产量3387.1万吨,位居全国第六位,仅次于黑龙江、河南、山东、江苏、吉林五省,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粮食主产区。广东、浙江、江苏等原来主要的粮食产区耕地面积剧减,城镇化对粮食安全的威胁已经显现。研究我国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制,四川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通过四川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影响机制的分析,对改善四川省的粮食生产状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为例,首先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对粮食安全的研究方向,包括了粮食安全的定义,粮食消费安全的相关研究,粮食生产安全的相关研究。从而选择了以四川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接着分析了四川省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四川省城镇化和粮食的生产情况,从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和四川省城镇化基本情况两方面进行阐述。然后分析了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包括了城镇化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城镇化对农业劳动力影响,对农业投入的影响,以及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再次,实证分析城镇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构建了多位中介变量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检验得出:农业投入对粮食生产影响并不显著,农业机械总动力只是影响粮食产出的部分中介变量;农业产业结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也不显著,农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粮食产出的部分中介变量;粮食结构的调整对粮食生产影响不显著,稻谷产量/粮食产量是粮食产出的部分中介变量。农业产业结构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和粮食结构的调整对粮食生产影响不显著的可能原因是受政策的影响较为明显。最后,为促进四川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出建议:稳步推进城镇化步伐,避免城镇化的“冒进式”发展;稳定第一产业劳动力水平;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耕地数量;继续发挥政策作用,建立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