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华油画艺术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小华是20世纪后期中国美术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的画家。曾是“四川画派”的代表人物,成名作《为什么》开中国当代“伤痕美术”先河。1982年创作的《赶火车》被美术界誉为油画的“清明上河图”,1999年该作品获美国亚太艺术研究院“20世纪艺术贡献奖”,2003年该作品在北京以363万元天价拍出。1985年赴美国留学,2000年应邀回国至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任教。后创作了大型艺术景观作品《红岩村启示录》和半景画《重庆大轰炸》,为重庆留下了两件传世之宝,也由此奠定了其巨型油画大师的地位。   他的作品大多描绘普通人群的真实生活状态,以他独特的观察视角,高超的绘画技艺,悲天悯人的民族情结,踏实而执着的艺术态度,抒发着他对人与生命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也由此传递给观众特殊美感和艺术享受。   由于高小华于1985年出国留学访问,2000年回国任教,这十多年的时间,让国人对他的艺术人生很不了解。但只要谈及中国当代美术史,又必须提到高小华。从而使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留下了一些关于高小华的肤浅的甚至是有误解的记录。2003年,高小华的作品《赶火车》在拍卖会上以天价拍出,这使国人重新关注起这位“伤痕美术”的先驱,学术界又重新对高小华、对“伤痕美术”、“四川画派”进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全面而系统地对高小华油画艺术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   本文首先对高小华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从他的人生经历、艺术历程谈到“伤痕美术”,试着找寻影响高小华成功的重要原因,并对“伤痕美术”为什么发源于四川,高小华为什么成为“伤痕美术”第一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接着就他的几件代表作品作了具体而深入地分析和评论。最后分不同的时期对高小华的油画艺术语言进行了研究,从造型、色彩、构图、笔触肌理及民族情怀等几个方面对其艺术特色及其语言演变进行了分析。以期让读者全面领略高小华油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其他文献
审美是一种特有的气化状态,审美认识是一种特有的气化过程。这在古代文人士大夫心中不言而喻。对于审美中的气化论之最初与养生气化认识的密切关系,他们也是十分熟悉和理解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