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图像配准和视盘萎缩弧检测算法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anhu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彩色眼底图像是眼科中利用眼底照相机透过瞳孔拍摄得到的一种临床诊断图像,通过眼底图像可以反映出多种眼科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将眼底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相结合,可以实现眼底疾病的快速诊断和筛查,一方面有助于将疾病诊断标准客观化,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时间和人工成本。因此,基于眼底图像的计算机辅助诊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课题以彩色眼底图像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为眼底图像配准、眼底图像配准的定量客观评估以及视盘萎缩弧检测。在眼底图像配准中,用Harris检测提取图像特征点,利用局部亮度不变特征对每个特征点进行特征描述,基于特征信息搜索匹配点,确定几何变换模型。在眼底图像配准评估中,利用亮度归一化排除亮度不均对特征提取的影响,对图像中的稳定结构提取目标模板,在模板中用Canny算子检测边缘点,计算配准后两图中边缘点集的Hausdorff距离作为评价配准结果的定量指标。在视盘萎缩弧检测中,选取视盘外侧的环形区域作为目标区域,在其中提取生物启发性特征,训练SVM分类模型,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视盘萎缩弧。对于存在视盘萎缩弧的图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灰度变化的径向线检测算法,根据径向线上采样点的灰度特征提取视盘萎缩弧的边界点,并对边界点进行椭圆拟合得到分割结果。在视盘萎缩弧分割基础上,我们测量了萎缩弧的尺度参数,进而研究儿童近视患者中萎缩弧的改变与近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中诊断与预测儿童近视进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北京眼科研究所提供的队列眼底图像数据对论文中提出的算法进行实验验证,3635对眼底图像配准的正确率达98.6%,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提出的配准客观评估算法和已有方法比较,有效地减少了亮度不均和病变在配准评估中的影响,与主观评估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视盘萎缩弧识别算法经640张眼底图测试正确率为90%,与100张具有人工标注的视盘萎缩弧相比,所提分割算法F-score达到0.74,测量准确率为80%,表明本文算法能够较准确地检测、分割萎缩弧。将视盘萎缩弧参数进一步与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在儿童近视中视盘萎缩弧的大小变化与近视进展程度相关,视盘萎缩弧变化可以作为预估儿童近视发展的一个指证。
其他文献
大规模天线(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是第五代(Fifth Generation,5G)无线系统中提供用户高数据速率的主要技术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在基站(Base Station,BS)上部署
随着当今集成电路在便携式消费电子、现代通信系统、汽车应用和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性能、功耗、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接
随着IP网络的迅速发展,多媒体业务日益增长,由于音频带宽较窄和非语音信号处理效果欠佳等限制因素,现有语音编解码器提供的语音质量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为了适应未来宽
低速率语音编码是语音通信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其核心问题之一是语音编码参数的提取。在诸多的参数提取算法中,大多数算法只能严格应用在纯语音或信噪比较高的环境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海洋探测技术越加重视,希望可以准确、可靠、系统地获取海洋数据。目前,针对水下目标已有声波、雷达、光电成像等多种探测方式,其中光电成像探测技术
随着无线电技术设备的迅速发展,对数据的传输速率和雷达的探测精度提出了挑战。在雷达成像系统中,天线的波束宽度决定了距离向和方位向分辨力的大小。利用不同的极化方式对同
气象灾害频发导致我们亟需采取手段监控和预测气象目标的运动与发展趋势,如云水粒子是研究气象目标物理特性以及动态的主要手段。天气雷达主要用于监控粒子的增长和运动趋势,
探地雷达是一种利用雷达脉冲对地下目标进行探测或成像的地球物理方法。这种非破坏性的探测方法使用电磁辐射在超高频和甚高频频率的无线电频谱,并检测反射信号从而了解地下
我国油田在开采之初,表层原油易于开采且产量大,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增长,油层压力不断下降,原油粘度增加,开采难度加大。为了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的高产稳产,需要对油田进行必
肾脏在人体中负责维持体内平衡和新陈代谢,是人体重要的器官,肾皮质的体积和厚度在临床诊断中是直观的判断标准,可对肾肿瘤、慢性动脉硬化性肾病和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