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模型的结构损伤识别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h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损伤识别是土木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影响。发展准确、高效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以及工程实用价值。本文首先综述了结构损伤识别的研究内容,介绍了云模型的研究现状。详细阐述了与模态应变能相关的损伤识别理论以及与结构动力分析相关的有限元法,借鉴了刘晖等提出的应变能耗散率方法以及郭惠勇等提出的应变能等效指标方法,并对这两种方法的识别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其次,介绍了云模型的基本理论,包括云的数字特征以及云的基本性质。所有的这些都体现了模糊性与随机性的关联性,为将云模型应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不确定性推理奠定了基础。然后,基于正态云模型和云的含熵期望曲线提出基于云模型的初级应用,通过数值模拟对该方法在结构损伤定量方面的进步性进行了验证,并讨论了其在不同噪声水平和不同损伤程度下的识别效果。最后,为进一步深化云模型在结构损伤识别方面的应用,利用一维前件云发生器和一维后件云发生器的相互连接,构造了一个单条件单规则的发生器,并以此定性规则发生器进行结构损伤识别的不确定性推理。以各单元损伤后模态应变能构造前件云,将单元损伤程度作为后件云,运用熵权法和灰云模型推导出云推理系统的定性规则库,给出了云推理的具体计算步骤。通过二维桁架结构以及三维桁架结构论证了该方法在结构损伤定位以及定量方面的有效性,并探讨了其在不同噪声水平和不同损伤程度下的识别效果。
其他文献
基于纤维增强层板正交各向异性特性,在许多实际工程的内核及其外延,应力集中现象依然为宏观影响因素,成为理论研究题材的源。本文采用复数域和有限元法分析揭示了椭圆存在与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中讨论的重庆某高层建筑的结构总高度288米,有必要进行高层建筑风致响应的计算和分析。 考虑到高层建筑的高度和其水平宽度差别比较大,可以只考虑结构的竖向相关性。将
在实际工程中,热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许多设备都具有严格的变形要求,需要了解其在工作和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温度应力、温度变形情况。 扫描辐射计是卫星上的空间系统,其精
可变体飞行器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莱特兄弟通过机翼翘曲来保持飞机平衡。1979年,美国军方为提高飞行器性能,与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共同组织了自适应机翼计划;1985年
随着软开关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学者提出了基于谐振变换器的牵引交直变换系统研究思路。谐振变换器可以有效利用变压器漏感,解决漏感尖峰电压,开关管的ZVS开通,减少开关管损耗等,能够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能量传输。本文即是对基于LLC的无工频牵引变压器的交流变换系统进行的研究,它取消了工频变压器,可以取代传统传动系统中的交直部分。该系统输入端级联四象限变换器,输出端并联双向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现代用电设备,特别是重要设施,对电源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UPS和逆变器的应用也越广泛。应用逆变并联的方法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扩大系统容量的有效方法。所以现在不仅对模块单机如动态特性、输出谐波等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对模块的并机性能也提出了要求。围绕逆变电源的并联,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探讨逆变器的硬件结构,重点讲述了DC/DC部分和逆变部分的主电路拓扑。并分别建立了了全桥DC/D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4(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4,USP24)属于去泛素化蛋白酶家族,可以水解靶蛋白上的泛素分子从而调节靶蛋白的稳定性和活性.USP24在调控肿瘤的发生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