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FDI经济增长效应的联系——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li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国际经济地位明显提高,流入我国的FDI也在逐年大幅增长,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金融体制经历了从政府主导下渐进式的改革过程,已经具备一定的市场化性质,金融总规模迅速扩大,资金配置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众多理论研究表明,FDI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方面通过资本积累效应,增加东道国资本存量,提高人均资本水平,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这些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到一系列条件的限制,东道国的金融发展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可以降低贷款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使FDI流入资本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在回顾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中国FDI及其金融发展状况,接着利用全国1995-2010年分省面板数据,运用交互模型以及门槛模型探讨金融发展与FDI经济增长效应的联系。文章发现,一方面,金融发展与FDI的联结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金融发展水平没有达到能够产生FDI经济增长效应。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对FDI经济增长绩效的门槛效应显著存在,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以后,FDI才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实际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8%,至今基础设施总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信息基础设施已居世界第一位,已然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2005年,为解决“三农”金融供给不足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在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和内蒙古5省(区)各选择一个县开展商业性小额贷款组织试点,成立了7家小额贷款公司。2008年,随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