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突发交换(Optical Burst Switching-OBS)技术是目前光网络研究方面的一个热点,它融合了光链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两种光交换技术的优点,成为目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一种光交换技术。但是,当前对OBS 的研究仍然以理论研究居多,实践研究较少,因此OBS 交换技术还很不成熟,没有实际投入使用。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了OBS 核心节点及调度算法理论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验网络的8Х4Х4 交换结构特点,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重点研究了OBS 核心节点控制模块的调度处理功能,设计实现了用于BHP(Burst Header Packet)调度的DSP 协处理模块电路方案,以及OBS 调度算法LAUC(Latest Available Unscheduled Channel)和LAUC-VF(Latest Available Unscheduled Channel-Void Filling)在实验系统交换结构上的具体实现流程。首先,本文概述了OBS 技术的原理和OBS 网络系统的结构,然后对项目中搭建的实验系统的具体模型进行分析,明确了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以及系统中OBS 控制信号BHP 的处理流程,并描述了系统期望达到的性能指标,简要分析了影响性能指标的因素。其次,本文详细描述了核心节点控制模块DSP 协处理电路的硬件设计方案,并给出了DSP 协处理模块与用于核心节点控制的FPGA 模块的接口,实现了模块之间的连接交互。采用FPGA 外接DSP 电路的设计方法,把复杂的调度运算功能交给运算速率高的DSP 芯片来处理,可以大大节省FPGA 的硬件资源开销,减轻硬件处理的负担,从而改善调度性能。最后,本文阐述了两种OBS 调度算法LAUC 和LAUC-VF 在实验系统交换结构上的实现方案,明确了BHP、路由表、资源表、状态表、控制命令字等的定义和数据结构,分析了两个算法之间的差异,给出了两个算法的具体流程。并针对系统交换结构对LAUC-VF 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指令的运行周期以优化系统性能。本文分别从硬件和调度算法两方面对OBS 核心节点的交换调度功能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