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IXHAWK的四旋翼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旋翼飞行器是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易于操控、能够垂直起降的无人航空器,它凭借着这些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四旋翼无人机能够稳定飞行需要依靠它的飞行控制系统,因此对飞控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个欠驱动、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能还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四旋翼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抗扰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了四旋翼姿态和位置的自抗扰控制器,实现飞行控制系统的控制仿真。
  首先,完成四旋翼飞行器硬件平台的搭建工作,包括动力系统的选配、传感器的选型以及Pixhawk飞控平台的使用,并利用飞行评测网站辨识了飞行器模型参数;然后,选择四元素法进行坐标姿态变换,结合牛顿力学、飞行器动力学相关知识分析得出四旋翼飞行器的数学模型;在分析了自抗扰控制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分别对跟踪微分器、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扩张状态观测器及扰动补偿器等部分进行了参数整定;通过SimMechanics工具箱搭建四旋翼六自由度可视化飞行仿真模型,在Simulink平台上建立了四旋翼飞行器控制系统的仿真;然后在高度、俯仰、滚转和偏航等四通道控制上分别设计了PID控制器和ADRC控制器,形成两个独立的控制系统对比仿真,并在ADRC输出量后加入PD环节以抵消动力系统的滞后影响;最后将ADRC控制算法嵌入进Pixhawk底层代码框架中,并结合QGroundControl地面站和jMAVSim仿真软件进行半实物硬件在环的联合仿真。
  通过对四旋翼飞行器定点巡航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ADRC控制与经典PID控制相比,控制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性、鲁棒性,加入阵风扰动后的ADRC控制表现出了更优秀的抗扰性能。最后基于改进ADRC控制算法对Pixhawk飞控平台的二次开发实验,表明了ADRC技术研究价值高、实用性强的特点,非常符合本文四旋翼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能源和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由于其可再生、绿色环保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决清洁能源无法直接并网的问题,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微电网结构。当孤岛微网内部出现较大功率波动时,系统频率极易偏离出允许范围,出现超调现象,不利于系统稳定运行,因此研究孤岛微电网中的频率无差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微网逆变器作为与分布式电源相连接口,存在输出阻抗小、容量小、响应速度快以及缺乏
学位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参与到传统配电网中,传统配电网逐渐转变为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ADN)。由于电热耦合元件的发展迅速,ADN与区域供热网络(District heating network,DHN)的联系也变得紧密。应用分布式电源与电热耦合元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有效途径,需要通过价格信
学位
学位
本文主要研究基于采样数据的事件驱动系统及其应用。首先基于推广的连续离散分析方法给出了在不同通讯条件下保证事件驱动系统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而后分别将其应用到一类本质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一类多输出非线性系统的观测器设计以及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等问题中。主要工作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分别说明了事件驱动控制,输出函数未知的非线性系统镇定问题,非线性观测器设计及分布式优化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