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携带的玉米抗南方型锈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定位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jie_85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实验室先前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玉米南方型锈病免疫自交系P<,25>和高感自交系F<,349>为基础材料,通过基因组DNA扩增获得了SCR-P、SCR-P<,3> 和F三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相关序列,其中SCR-P、SCR-P<,3>来自抗病亲本,F来自感病亲本。三者编码区长度分别为 3339bp、2655bp、2583bp,推测编码1112、884、860个氨基酸。经过比对分析发现两个抗病序列均具有保守结构域NB-ARC,包含三种典型的保守结构域P-loop (Kinase 1a)、Kinase 2a、Kinase 3a。SCR-P、SCR-PP<,3>同抗普通型锈家族基因Rp1和F相比在5’端序列起始处缺失11个氨基酸,P环保守结构域上存在一个点突变;3’端序列与抗普通型锈病家族基因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发现明显的LRR重复序列;感病片段F同其它两个抗病片段相比存在大区段的缺失和一些位点突变。推测南方型锈病抗性基因的抗性是由N端序列的变异、C端序列的重组变异或者N端序列和C端序列的变异共同作用导致。根据序列缺失差异在第十染色体短臂发展了两个新的PCR标记P1SA、PJ,用于抗病基因定位和标记辅助育种。 构建了含166个单株的PP<,25>×FP<,349>的BCP<,1>群体,在海南二亚基地进行田间锈病鉴定,结果表明:田间感病亲本南方型锈病发病充分,病症明显;BC<,1>群体抗感植株符合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1:1的分离比率;通过SSR分子标记技术将P<,25>携带的抗南方锈病基因 SCR-P<,25> 定位在玉米第十染色体短臂,位于SSR标记Phi118和umc131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2.5cM和16.2cM;新发展的两个标记的最终鉴定结果一致,并与田问性状及其它标记共同整合到局部遗传连锁图谱,最终将目标基因 SCR-P<,25> 定位在距离新标记PJ 1.8cM处。 关于所克隆的两个DNA序列的功能及其同抗病基因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碳纳米管(CNTs)催化过硫酸盐(PMS)高级氧化技术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治理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特定的活性位点及其氧化机理尚不清楚,进而阻碍了高性能碳催化剂用于修复实际废水的发展。因此,本文基于表面受控化学修饰的方法,实现了CNTs表面缺陷的精准调控。催化降解实验表明:所构建的富缺陷CNTs@PMS氧化体系可高效去除水中POPs。定量构效关系分析与理论计算的研究结果表明:CNT
学位
近年来,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引起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检测抗生素的方法虽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但大多存在仪器昂贵、检测成本高或操作繁琐、测定时间长等不足,因此建立简单、快捷、灵敏的抗生素分析方法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论文基于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分别构建了基于分子印迹技术的纸基荧光传感器、基于碳点的荧光传感器和打印纸荧光传感器,再结合简单、快速、灵敏的荧光检测技术,建立
随着化工产业的大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很多污染物在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也会对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构成威胁。苯二胺便是这样一类具有潜在威胁的环境污染物,它们在工业生产中被大量、广泛地应用于多个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在浓度很低时就能引起环境污染,并可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人体内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苯二胺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稀释作用,浓度会降到很低,同时还存在基体复杂、共存干扰物较多等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常用作增塑剂,是一种高产量化学品。DEHP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长期暴露于DEHP会对人体和生态健康构成威胁。DEHP容易在生产、产品加工、使用、运输以及废弃物处置等过程中释放到环境中。对DEHP进行管理,需要评价其在经济系统的物质流、环境水平以及生态风险。本研究通过调研DEHP在中国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开展了DEHP的动态物质流分析(DMFA);基于DMFA的
学位
本文将宏观的吸附实验与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实验相结合,研究了不同pH、离子强度等平衡条件和反应动力学过程对重金属Zn(Ⅱ)在锐钛矿型TiO2和δ-MnO2表面上的吸附行为及其与吸附可逆性之间关系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了不同pH对Zn(Ⅱ)在锐钛矿型TiO2表面吸附可逆性的影响。宏观实验表明,随着pH由5.8增大至6.8,吸附等温线明显升高,Freundlich吸附常数由1
学位
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中有意或无意的大量释放,持久性有毒污染物(PTS)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是人类健康及人为污染源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新课题。电子垃圾拆解地和废水灌溉农田是目前备受关注的PTS释放源,有可能导致周围环境和人体内PTS含量的增加。本论文分别选择了浙江台州和北京通州地区两个典型区域,对其中的PTS污染及其健康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还对人发作为生物指示物评价PTS污染区域人群暴露水
学位
富营养化己成为湖泊水库等水体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防治富营养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阻止非点源污染中的磷向地表水体中流失,控制外源磷进入水体。针对非点源磷污染特殊的时空性和地域性,根据土壤的不同情况,本文提出在水体的岸边周围添加和注入氧化铁及其复合纳米材料,在岸边一定深度的土壤中形成一种地下墙,当含磷水体经过这部分处理过的土壤时,就会被吸附截留其中,而不会向水体中流失。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文以廉价的铁盐
学位
气候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点,它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密切相关。一方面,以CO2浓度升高为特征的气候变化影响着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另一方面,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微小变化反过来对全球气候产生强烈影响。本文以三江平原典型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和野外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探讨CO2浓度升高对湿地生态系统碳积累与释放过程的影响,初步估算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湿地系统碳收支,以期为全面了解未来环境变化
学位
粳稻品种中不含有效恢复基因。粳稻恢复系是通过籼粳交,从籼稻中导入恢复基因而育成的。恢复基因的鉴别必须通过田间测恢来完成。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育粳稻恢复系,可以免去大量单株测交,提高恢复系的选育效率。本研究首先利用一套由六千辛A、六千辛B和8个同质恢六千辛R株系组成的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以及恢复基因供体77302-1和六千辛A/六千辛R的杂种F为材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筛选可用于恢复基因Rf
学位
本文对水稻卷叶基因rl的精细定位进行了研究。文章利用SSR标记对该基因进行了定位,该基因被定位在第四染色体上,处于SSR标记RM6089与RM124中间,遗传距离分别为5.00cM和7.86cM。扩大群体,发展了32对SSR和STS标记,进一步精细卷叶基因rl(t),利用这些标记将基因定位在SSR4-25与STS4-26之间,遗传距离均为0.11cM,这两个标记间的物理距离为31.6kb。在该区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