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锰氧化细菌的筛选、特性及其对Mn(Ⅱ)的氧化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6941342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锰氧化物是土壤演化和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产物,是土壤中最具反应活性的氧化物。有关锰氧化物生物成因及特性的研究主要限于海相锰沉积物,而陆相表生的土壤环境不同于海洋,其锰氧化物的生物形成过程及机制有别于海洋。本论文以武汉棕红壤和黄棕壤中的铁锰结核和铁锰胶膜为研究对象,分离和纯化出锰氧化细菌,探讨了锰氧化细菌的生理学特征及其对Mn(Ⅱ)的氧化。取得的主要结果有:1、从不同来源的土壤样品中,筛选得到了生长较好的18株锰耐受型细菌。摇瓶复筛得到对锰吸附或氧化能力最强的菌株hn11和hn23,经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分别为玫瑰色微球菌(Micrococcus roseus)与胶质芽胞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其中菌株hn11来自土壤铁锰结核,菌株hn23来自土壤铁锰胶膜。2、不同的锰氧化菌株在供试L2、LB、2×BYG培养基中生长曲线表明最适合锰氧化细菌生长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3、LB培养基中Mn(Ⅱ)的加入,对锰氧化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平缓期和衰亡期有延迟作用。4、锰氧化细菌对Mn(Ⅱ)的最大吸附或氧化速率出现在细菌的对数生长期。5、在30℃条件下,随着Mn(Ⅱ)不断被氧化,培养液的pH值升高,且LB(Mn)培养基升高明显高于LB培养基。6、四种菌株形成的矿物类型均为弱晶质的δ-MnO2。SEM下观察菌株hn11形成产物以絮状团聚在一起;菌株hn23形成的产物为颗粒状物质,大小为0.5~5μm;菌株wh4形成产物以絮状及颗粒状团聚在一起;菌株gy16形成的产物为颗粒状物质,大小为0.2~3μm。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变化。方法:入选2007-01-2009-12期间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115例患者(合并膜部瘤69例,单纯膜部缺损41例,嵴下型3例,隔瓣下型2例),根据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是否依法裁判,学界争论较大。根据数据统计难以得出依法裁判的结论。对此应该辩证认识。古代中国未能表面依法裁判既有当代人的理解问题,还受到立法因素、司
现代社会中,有一些相互冲突着的社会现象和权利要求,法治的任务就在于协调和解决这些权利冲突和利益平衡。隐私权是近年来获得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宪法权利,新闻传媒负载和体
1990年代长篇小说的“陕军东征”,使得西部文学为中国当代文坛涂抹上了一道灿烂的酡红。有意思的是,如今的西部文学又涌动着别样的潮汐,正在为中国的当代文坛增添着葱茏的绿色。
美术欣赏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让观赏者享受到美的气息,还可以由此感悟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愿望以及其心中的理想世界。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有无数派别的绘画大师,在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况及对策。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为观察对象进行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况
肃宁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但是沙一下亚段储集层试油普遍为低产油层,导致勘探工作一直未获突破。通过研究可知,沙一下亚段主要为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是
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挖掘历史、凝练特色,塑造了厚重博大的校园"水利文化";以高职教育为时代背景,凝练了特色鲜明的"职教文化";以现教育理念为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公安院校实现"体改生"育人目标应当承担并努力完成的崇高使命和光荣任务。公安院校"体改生"素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铸造忠诚警魂"的政治素质
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作家围绕南方独特的历史意识、家族传奇和地域情结进行文学创作,形成了历史/家族/地域三位一体的经典文学主题,开创了南方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局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