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谷氨酸离交废水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

来源 :山东轻工业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ng19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谷氨酸废水是生产谷氨酸时产生的高浓有机废水。具有高CODcr、高NH3-N、高BOD、高SO42-、低pH值的“四高一低”特点。其主要是发酵废母液或离子交换尾液以及离子交换树脂洗涤与再生的废液。本论文以谷氨酸离交废水为初始样品液,分析其中成份并得出废水成份的百分含量。其中,谷氨酸离交废水CODcr为50250mg/L,密度1.0744g/mL,固形物含量0.1376g/mL;总灰分0.0027g/mL,水不溶性灰分0.0008g/mL,酸不溶性灰分0.0003g/mL;其残糖基本为还原糖0.0041g/mL;残留谷氨酸的含量0.0030g/mL;硫酸铵含量0.1009g/mL;残留菌体蛋白的量0.0057g/mL;脂肪含量0.0043g/mL。选用壳聚糖和黄原胶两种天然絮凝剂,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壳聚糖的最佳作用条件为:壳聚糖加量为4g/L,在pH为8,20℃的条件下,搅拌5min,其最终菌体残留量为0;黄原胶的最佳作用条件为:30℃温度下,将pH调整到3,2g/L黄原胶加量,搅拌5min。由于黄原胶自身的增稠等性质,在处理菌体蛋白的同时,对其它成份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因此,在后续处理中,我们选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并测定处理后谷氨酸废水成份为密度1.0594g/mL,固形物含量10.95%,其中硫酸铵含量8.86%,残留谷氨酸0.31%,脂肪含量0.41%,残余还原糖0.36%,总灰分0.26%。取100mL经过絮凝处理后的样品液,做pH的单因素实验,调节pH分别为3、3.5、4、4.5、5、5.5、6七个水平,经过真空浓缩出80mL水,并测定结晶析出硫酸铵的质量。确定当废水pH为4.3时,其最易结晶析出。并测定处理后样品成份为密度1.0895g/mL,固形物含量47.71%,残留谷氨酸含量4.48%,灰分0.91%,残余还原糖2.07%,粗脂肪含量2.28%,硫酸铵含量为35.28%。其中残留谷氨酸含量仍较高。分析认为,谷氨酸等电点为3.22,在pH为4.3浓缩结晶时,会有较少量的析出。本实验选取热带假丝酵母、酿酒酵母和面包酵母三株菌株,在1号培养基中进行初筛,选取单菌落生长较大者进行斜面保存,得到三种菌种各10株,分别编号。并选用No.1-1号热带假丝酵母,No.1-11号酿酒酵母,No.1-21号面包酵母,采用重量法在1号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测定其生长曲线,分析确定出三株菌株的代时分别为4.58h,2.13h,2h。在同等培养条件下,离心测定培养18h的三株菌株的菌体干重,并测定上清液中残糖及残余硫酸铵含量,综合比较选择其菌体干重多,残糖和残余硫酸铵较少者,最终确定热带假丝酵母为目的菌种。对十株热带假丝酵母进行菌种复筛,选择单菌落相对较大者,最终得到10株,分别编号。并对此十株菌株在同等条件下培养,选取干重最大的No.1-1-2号热带假丝酵母菌种作为后续实验的目的菌株,其干重质量为0.49g/100mL。以1号培养基作为出发培养基,以硫酸铵、葡萄糖、玉米浆加量做为实验因素,做单因素实验,得到其最适加入量分别为硫酸铵0.15%,葡萄糖1.00%,玉米浆0.60%。
其他文献
内质网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对Ca2+平衡的紊乱和内环境的改变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受到外界刺激后容易发生内质网应激,这会激活内质网参与的细胞凋亡程序。论文对内质网应激途径
采用木瓜蛋白酶酶解制备方格星虫多肽,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和料液比等因素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木瓜蛋白酶对
浅层桩周土的性能对桩体水平承载力有很大影响,通过加固桩周土来提高桩体水平承载力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但目前国内其研究甚少。通过现场全尺度水平加载试验来研究、分析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有效的成本管理是建筑企业获得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分析,指出优化现有成本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以战略的眼光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现状及其主要发展模式后,将黄山市作为案例
UR是全球著名快时尚服装连锁品牌,善于以奢侈品形象来打造大众品牌。其倡导的"永远保持零度新鲜感"的时尚创新体验,为年轻的消费者带去了全新的时尚观和购物方式,因此快速地拥
十年课改,当前小学科学课程设计的思想和模式存在着的许多问题均暴露出来,直接影响着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本研究以IRIS(鸢尾花)课程设计与实施模式为范例,以情境认知、迁移
目的了解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对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总结临床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经验。方法将80例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多发性肌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治疗多发性肌炎的理论和机制。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0年10月多发性肌炎患者共40例,其中20例采用中医
筷子,古称"箸",它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对使用刀叉的欧美人士来说,学会用筷子确有一定的难度,可一旦能熟练地操纵这两根小玩意,使用起来却是灵巧无比,所以西方有学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