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建立健全的、产权归属清晰的、权责明确的、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集约经营、高效运作的经营制度,有利于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化农业,有利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研究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农地经营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如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首先,对产权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指出产权是有关财产的各种权利的总称,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同时,对关于农村土地产权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历程的梳理和评析,分析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现状。指出现有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产权制度和家庭联产承包的土地经营制度,对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已经不具备制度上的推动优势,其缺陷主要有:1.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农民产权残缺;2.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土地调整频繁;3.土地流转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4.农地产权制度立法不健全。因此应当彻底变革农村土地产权的集体所有制和分散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用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并结合股份为基础的集约经营的合作制取代之。指出让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好处:可以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增加农业投入和农民增收,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农民人权,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促进构建彻底和健康的市场经济,有利于抑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第三部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社会化思想和合作社的思想的引用和阐述,指出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获得土地产权后保证农业发展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必然途径。并通过对股份合作制的含义、产权结构特点和制度优势的分析,对合作社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进行阐述,最后列举了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可以起到的具体作用。第四部分综合了以上各章的论述,提出对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的相关措施。主要措施包括:1.加强相关理论研究;2.进行试点,总结经验;3.完善农地产权和经营制度立法;4.建立专业高效的农业管理和服务体系;5.推进农地产权改革和经营制度的具体路径;6.推进农地产权改革和经营制度的具体路径。最后一部分结论重申本文核心观点,农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亦即土地产权公有个体经营的模式从已经失去有效组织生产、推动农业发展的制度优势,而土地产权私有、以股份合作为基础的合作社为主体的集约经营能够顺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能够切实保证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构建成熟完整的市场经济,能够促进改造传统乡村社会,完成社会转型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