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城市与区域的融合发展的趋势日益彰显,城市经济区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基本形式。城市经济区的构建与组织有利于淡化行政区划,强化城市间经济联系,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进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本文探讨了城市经济区的构建方法,并提出我国城市经济区的空间组织方案以及加快其形成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城市经济区的划分方法,并为指导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归纳总结城市经济区的理论基础,比较城市经济区与相关概念的异同,并分析了城市经济区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第二部分评价分析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心性及可达性。首先从生产、商服、交通、科教以及对外开放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中心性进行综合测度,将我国城市划分为全国中心、区域中心、省级中心、省内中心和地方性中心等五级体系。其次,基于公路交通网,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我国城市在特定时间内交通出行所覆盖的空间范围进行度量。
第三部分用城市中心性指数和交通时间距离对传统的场强模型进行改进,并根据改进的场强模型,将我国经济空间划分为东北、华北、中东、华中、华东、华南、西北、西南、新疆和西藏10个一级城市经济区,以及28个二级城市经济区和28个核心区。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城市经济区存在的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论文从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分工合作、实现市场一体化四个方面提出加快我国城市经济区形成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