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民古已有之,且游民问题备受历代统治者所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游民问题的泛起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小偷、乞丐、妓女等大量游民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开始了大规模的游民收容改造安置运动。本文以甘肃为个案,对20世纪50年代甘肃游民改造安置的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求为当前解决游民问题提供某些借鉴。全文共分为三部分:引言部分。旨在提出较为明晰的分析框架。主要回顾了近些年来学术界对游民及游民问题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第一章探讨了20世纪50年代甘肃游民的历史渊源。首先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游民及游民问题,进而引出20世纪50年代甘肃的游民及游民问题,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多种因素,如经济因素、自然灾害因素等。第二章则从数量、构成、分布、特征四个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20世纪50年代甘肃游民的概况,进而说明20世纪50年代甘肃进行游民改造安置的必要性。第三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指出了20世纪50年代甘肃游民的收容形式;在改造政策方面,叙述了政府根据游民的自身特点所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生产教育相结合”、“收容改造与安置就业相结合”等方针政策;对于游民改造的全过程,则重点分析了游民改造过程中的成功组织与领导和改造后的就业安置问题,最终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并举实例进行了说明。第四章主要对20世纪50年代甘肃游民改造安置进行了历史评价。既对游民改造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又指出了游民改造过程中的不足。最后为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同时指出今天的游民化倾向问题,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游民及游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