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沟填筑跟踪治理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sw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沟侵蚀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最主要的侵蚀过程,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国内沟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土高原地区和东北黑土区,局限在较小的研究范围内,而且主要是借助GPS测量等方法研究沟蚀的演变发生规律,较少阐述沟蚀发育机理及冲沟治理技术。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项目(2004BA901A02),研究针对重庆库区沟蚀侵蚀现状,以沟蚀发育跟踪和堤坝填筑技术研究为重点,对冲沟筑坝治理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通过对筑坝结构形式、功能跟踪研究,对常用冲沟筑坝形式及特点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土石混填高填方堤坝的沉降与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在对冲沟填筑结构功能跟踪基础上,提出了筑坝治理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评价指标与方法,对于在保证工程质量基础上,寻找技术上合理,经济上最优的方案、施工方法,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施工控制手段,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结合可视化研究提出了冲沟填筑技术跟踪系统及其程序实现,实施冲沟演变全过程跟踪,为宏观规律、治理效果、开发利用效益、灾变发育趋势提供导向性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形成最新动态跟踪网络运行体系。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长江中上游沟蚀治理,并结合群策群体系的构建,为冲沟治理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也可作为重庆库区地质灾害动态跟踪网络系统的一部分,对于构建地质灾害跟踪数据库、揭示地灾演变规律及控灾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结构的迅猛发展,上部结构-基础-地基共同作用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已逐渐成为结构工程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的很多考虑共同作用的研究都是卧框架结构为主
对于底部大空间的高层结构,随着转换梁的跨度增大和上部承托层数增多,转换梁上部结构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将很大,致使转换大梁截面尺寸过大,使得转换大梁从设计理论上可以实现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各地争先上马电力建设项目,这其中火电项目占了很大部分。烟囱是电力工程的重要部分,其结构是一种高度相对横截面尺寸很大,水平风
学位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排放的工业废渣,如不进行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容易污染水质和空气。同时,为了保护耕地和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建筑行业迫切需要综合性能优于粘土砖
高层建筑的抗侧力体系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传统的单一抗侧力结构体系、双重抗侧力结构体系,直至现在逐渐出现的多重抗侧力结构体系。 南京金奥大厦塔楼采用了巨型支撑-筒中筒
边坡的可靠性分析是工程界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传统的边坡分析中,极限平衡方法是边坡稳定分析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其中的一些简化算法如不平衡推力法因为具有计算简单、
随着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对建筑物底部大空间的要求及重载结构的要求,使得柱承担的轴力越来越大,而建筑物承重柱的设计是关系到建筑物在大震下是否倒塌的关键,这就要求在重载条
随着高层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的日趋复杂,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在不断出现。双塔连体高层结构这样种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就是顺应这种发展变化而出现的。  本文以贵阳市东景酒店与办
由于具有良好的截面性能以及屋面板提供了稳定支撑作用,冷弯薄壁型钢檩条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四十多年来,屋面板檩条系统得到了大量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并编制了相应的设计规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