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化结构可控的聚合物制备及其生物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支化聚合物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高度支化的三维拓扑结构、大量内部空腔、大量末端官能团和良好的溶解性能等。超支化聚合物易于设计、合成简单、成本低、应用广泛,是当前高分子科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在综述前人有关超支化聚合物合成及应用的基础上,对超支化聚合物拓扑结构可控合成以及生物应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论如下:   1、改变溶剂组合控制聚合产物的支化结构   采用A2+BB2型单体聚合法,通过改变反应溶剂的配比,成功控制了聚合产物的支化拓扑结构。在聚合过程中,A2单体的一个A官能团和BB2单体的B官能团迅速反应,生成AB2型中间体。该中间产物继续反应一个B官能团后,另一个B官能团(B")+的反应活性是形成不同支化结构的关键因素:当质子溶剂比例较高时,B"与B反应活性相近,最终生成超支化聚合物;当质子溶剂较少时,B"反应活性远低于B,因此生成线性聚合物。该方法仅仅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溶剂的比例,即实现了聚合物支化结构的调控,简单易行,为聚合物支化拓扑结构调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合成了重复单元相同、分子量相近、支化结构不同的两类聚合物,即由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二乙烯基砜分别与1-(2-胺乙基)哌嗪通过迈克尔加成聚合,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支化结构的聚酰胺-胺和聚砜胺。   2、改变支化结构调控聚酰胺-胺的基因转染   在成功制备重复单元相同、分子量相近、支化结构不同的聚酰胺-胺基础上,考察了支化结构对基因转染性能的影响。随着支化度的增大,聚酰胺-胺中伯胺和叔胺数目增加,其缓冲能力和压缩质粒DNA的能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聚酰胺-胺的细胞毒性随着支化度的增大而降低。相应地,聚酰胺-胺的基因转染效率随着支化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超支化聚酰胺-胺的转染效率比线型聚酰胺-胺提高了三个数量级。超支化聚酰胺-胺的基因转染效率与聚乙烯亚胺相近,但细胞毒性远低于后者,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通过改变阳离子聚合物的支化结构,就可以方便地调控阳离子聚合物的细胞毒性和基因转染效率。   3、改变支化结构调控聚酰胺-胺的荧光性能   聚酰胺-胺是一类非共轭聚合物,但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在溶液状态下,聚酰胺-胺的荧光与其支化结构密切相关。支化度越小,聚合物荧光越强,而且有一定的蓝移。当聚酰胺-胺溶液浓度增大甚至达到固态时,线型及超支化聚酰胺-胺的荧光均未发生猝灭,表现出聚集荧光增强特性。以超支化和线型聚酰胺-胺为稳定剂和还原剂,制备了具有良好分散性的金纳米粒子,所得聚酰胺-胺/金(PAA/Au)纳米复合物分散性好,粒度均匀,平均粒径在8 nm左右。将聚酰胺-胺/金纳米粒子与大肠杆菌混合后,聚酰胺-胺/金纳米粒子可以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得到明亮的大肠杆菌菌落。基于发光菌落的尺寸和数量,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大肠杆菌。   4、改变支化结构调控聚砜胺及其纳米银复合物的抗菌性能   支化结构对聚砜胺及其纳米银复合物的抗菌性能有着一定的影响。随着支化度的增大,聚砜胺的流体力学体积减小、ζ电位降低,因此抗菌性能有所减弱。采用具有不同支化结构的聚砜胺作为稳定剂和还原剂,在室温下制备了具有良好水分散性的银纳米粒子,随着聚砜胺支化度的增大,所得银纳米粒子尺寸变小。所得聚砜胺/银纳米复合物能够有效抑制黑曲霉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和繁殖,随着支化度的增大,聚砜胺/银纳米复合物的抗菌效果越好。这些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聚砜胺的支化结构,可以调控聚合物本身的抗菌性能和聚砜胺/银纳米复合物的抗菌活性。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德国插画师,画风清朗细腻,文字辛辣犀利。常以德国式的精准,剖析各种社会现象,令人拍案叫绝。  放下手機,去你的大腦里看看吧,也许它正在变得空无一物。  海洋成为人类罪恶最后的遮羞布。  弱势群体聚众施暴,羊群看起来更像是狼  网络上跳出的任何一个小窗口,都有可能是一个诱饵。
期刊
钚本身为一种战略物资,是核武器重要的核装料,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和毒性。为了获取关于钚这一放射性核素的胶体行为以及迁移机理等,本文从高庙子膨润土和内蒙阿拉善粘土岩胶体研究出发,以探究这两种天然矿物胶体在地下水中对放射性核素钚的吸附行为为目的,主要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和静态吸附方法研究两种胶体对钚的吸附特征和规律,同时用铝皂石和水辉石这两种人造矿物胶体辅助对比研究,其结果如下:(1)在胶体表征方面:四种矿物
2016年10月,法國舉办了一场名为“手机!手机!”的漫画大赛,希望表达手机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我们在欢笑之后意识到,自己与手机的关系,恐怕没有看上去那么和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