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去骨在口腔牙槽外科中广泛应用,去骨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因此,正确选用去骨方式是牙槽外科去骨手术的关键。牙体种植去骨、阻生齿拔除去骨的研究在国内外非常广泛,国外第三磨牙的拔除经常使用高速涡轮机,对这方面的临床研究报道也很多,特别是近年来负面报道的比例增加。对使用种植机进行牙体种植的研究比较系统、全面。国内随着阻生牙拔除率的提高,在牙槽外科中的去骨逐渐由使用骨凿与高速涡轮机转向种植机。但大部分都局限于临床报道。有人曾用种植机在100—10,000转/分去骨对骨损伤情况进行形态与组织学观察,还有人用咬骨钳、种植机与高速涡轮机去骨对不同时期骨修复情况的病理观察,但这些结果并不完全相同,超微结构观察研究尚无报道。本实验以大鼠下颌骨为实验模型,通过观察咬骨钳、高速涡轮机、种植机在不同条件下去骨后不同时期骨组织的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研究不同去骨方式对骨造成的损伤程度,为临床选择一种适于牙槽外科广泛开展的损伤小、恢复快、方便、快捷的去骨方式。方法:随机选取健康雌性(排除激素影响)SD大鼠150只,体重约250G,分为5组,每组30只,第一组,使用种植机在3,000转/分在无冷却情况下间断(每次持续5秒,间隔约1秒)磨除右侧下颌骨体约4×2×2mm骨质;第二组,使用种植机在3,000转/分有冷却(生理盐水,室温)情况下<WP=4>间断磨除右侧下颌骨体约4×2×2mm骨质;第三组,使用种植机在30,000转/分有冷却情况下间断磨除右侧下颌骨体约4×2×2mm骨质;第四组,使用高速涡轮钻在大约300,000转/分有冷却(过滤水,室温)情况下间断磨除右侧下颌骨体约4×2×2mm骨质;第五组,使用耳鼻喉科小型咬骨钳咬除右侧下颌骨边缘约4×2×2mm骨质。肉眼观察各组损伤处骨及其组织周围变化;当即每组各处死6只,将去除的骨块周围组织4mm范围的下颌骨切下分别放入10%福尔马林液(光镜观察组)及2.5%戊二醛(电镜观察组)中固定,分别进行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断面组织变化。其余组严密缝合创口,普通喂养,分别在第1、2、4、8周处死,同样方法取损伤处骨组织进行病理观察。其中第4周取下组织再次进行扫描电镜观察。观察内容包括骨表面的肉眼变化;电镜下损伤处的表面、边缘情况和后期组织修复情况;光镜下骨细胞的损伤及后期修复情况。结果:种植机在3,000转/分无冷却组有大量碎屑产生,破碎情况在五个观察组中最严重,骨表面可见大小不等裂纹,骨组织生长缓慢。咬骨钳组损伤处组织破碎严重,边缘参差不齐,有大量宽大裂纹,部分骨组织游离,愈合缓慢。种植机在30,000转/分有冷却组边缘尚齐,有少量碎屑产生,表面有较多的细小裂纹,骨生长、钙化情况介于种植机在3,000转/分无冷却组与种植机在3,000转/分有冷却组之间。高速涡轮钻组边缘不齐,碎屑明显,表面大小裂纹均较多,在所有观察组中裂纹最明显,骨生长、钙化情况与种植机在30,000转/分有冷却组相似。种植机在3,000转/分有冷却组边缘整齐,无碎屑、裂纹产生,早期有骨沉积、钙化,创口<WP=5>损伤情况在五个观察组中最轻,愈合情况在五个观察组中愈合最好、最快。通过对当时损伤情况及后期愈合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种植机在3,000转/分有冷却情况下进行骨磨除对组织损伤最小,种植机在30,000转/分有冷却与用高速涡轮钻对骨磨除无明显差别,但二者均比种植机在3,000转/分有冷却情况下对组织损伤大,咬骨钳组与种植机在3,000转/分无冷却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对骨损伤均最严重。结论:在临床进行骨磨除时需要有冷却,在相同磨除时间下,低转速磨除对骨损伤最小,如去骨时间过长,需要进行间断磨除。临床去骨建议以种植机在3,000转/分有冷却进行间断磨除。对于小块去骨(如牙槽骨)可以使用高速涡轮钻,不建议使用咬骨钳去骨和进行连续长时间骨磨除或在没有冷却的情况下骨磨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