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转向”使人们认识到翻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因此性别问题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与翻译联系起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作为女性主义与翻译的结合产物,否定原文至上和作者中心论的观点,主张译者与作者的同等关系,认为译者的“忠实”应该忠实于“写作目的”,而非读者或作者。女性主义翻译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即从性别的视角进行翻译研究。在翻译实践上,女性主义翻译通过对原文本进行符合女性主义价值取向的干涉和改写来彰显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女性主义译者通常采取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主义策略来夺取话语权,改写那些对她们而言不可接受的文本,从而使其性别特征更加明显。具体的翻译策略有:对原文本的选择以及增补、加写前言、脚注、“劫持”和译者署名。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以及女性主义发展历程的差异,中国的女性主义译者较西方女性主义译者采取较为温和的干涉策略。然而,为了彰显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中国的女性主义译者同样也采取干涉主义策略以表达其思想,表明其立场。张玲作为我国著名女性翻译家,在选材上倾向于女性作家作品,其著名译作《牧师情史》、《呼啸山庄》、《孤寂深渊》以及《傲慢与偏见》等皆为女性作家作品。其中,《孤寂深渊》作为“女同性恋的圣经”,自出版至今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其作者拉德克利夫霍尔本人也是女同性恋者,透过《孤寂深渊》霍尔表达了女同性恋女性主义者追求自身平等权益的呼声。本文将以张玲译作《孤寂深渊》为例,从女性主义翻译视角出发,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来探究译者张玲采取哪些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来凸显其女性译者的主体性。本论文将以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为切入点,通过对女性译者张玲在拉德克利夫·霍尔的女同性恋题材的著作《孤寂深渊》中所运用的女性主义翻译干涉策略为例证,探索其翻译中对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的运用,试图证明在翻译过程中,张玲作为一个女性译者,是如何强调译者的女性性别、争取读者对女性权益、地位的关注的。本论文将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为序言,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第二章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内容,代表人物及各自主要观点;干涉主义翻译及其具体策略等进行了梳理与回顾。第三章对干涉主义翻译策略进行了归纳与分析。第四章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探究女性主义干涉策略在张玲译作中的体现。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总结、研究的局限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