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结合体针治療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qq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比较面部美容针加体针法、面部美容针加体针加耳压法、面部美容针法对去除患者面部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探讨比较此三种疗法对本病的疗效差异,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临床收集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所制定之黄褐斑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6]患者共计43例,皆为女性,均来自江苏省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按前述标准进行病情评分。其中病情程度:轻度5例;中度34例;重度4例。随机依治疗方法分组共分为三组:   (A)组面部美容针加体针组(16例)。   (B)组面部美容针加体针组加耳压组(15例)。   (C)组面部美容针组(12例)。   结果:   1、在本研究的43例中,均为育龄期妇女。可能发病诱因中以长期应用化妆品、经常日光照射(每天5小时以上)、月经不调占前3位。   2、病程与病情的关系:本病的病情随着病程的增加有加重的趋势。   3、治疗结果:治疗一个月后三组疗效比较,面部美容针加体针组与面部美容针加体针组加耳压组疗效无差异;而单纯面部美容针刺组疗效则不如前二组。   4、疗效与年龄的关系:疗效与年龄大小成反比。   5、疗效与病程的关系:不论患者病程的长短,这三种疗法对于改善病情均能产生效果。   6、疗效与皮损总积分(病情分级)的关系:患者原本病情的轻重对疗效不一定有影响。   7、证型与疗效的关系:各治疗组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针刺疗效无明显差异。   8、皮损发生部位与疗效的关系:此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不因皮损部位不同而有差别。   结论:   1.经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患者主要的相关病因以长期应用化妆品、经常日光照射(每天5小时以上)、月经不调占了前3位,基本与文献记载符合。   2.本病的病情随着病程的增加有加重的趋势。从临床疗效来说,年龄大者疗效不如年龄小者。因此应呼吁罹患本病的患者及早接受治疗。   3.本研究所采用的三种治疗方法中应以“面部美容针加体针组”最为理想。因其在疗效上与“面部美容针加体针组加耳压组”似无差异且又节省工序。而单纯面部美容针刺组的疗效则不如前二组。单纯面部美容针刺组产生疗效的时间亦较其他两组慢。   4.此三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皮损部位患者之疗效可能无差异,提示色斑出现的部位虽然各有不同,但是疾病根本却是一致的,因此应用相同的治法可以在不同色斑部位分型的病人身上取得相近的疗效。   5.不论患者病程的长短,这三种疗法对于改善病情均能产生效果。提示不论新病久病,经治疗后机体内部均会产生调整,重新恢复平衡;患者原本病情的轻重对疗效可能不一定有影响。提示色斑的颜色与面积与机体失衡状态轻重可能不一定成正比。   6.经由比较各治疗组不同的中医证型与疗效的关系,发现疗效差别不显著,说明针刺疗效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可能不大。
其他文献
在步入教师的岗位以后,师父就曾反复告诫我:不要追求花架子,语文课一定要讲究有效教学,每节课只要让学生真正学到一点东西,有一点收获,就够了.贪多则适得其反.
教师的教学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对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
目的:通过回顾研究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观察紫七软肝片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早晚期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内毒素(ET)表达的影响,探讨清化瘀毒法
目的:通过研究清热利湿方治疗尿路感染湿热证,探讨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具体理、法、方、药,分析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湿热证的长处及适应证,提高临床疗效。   方法:将98例符合尿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For the capital market satisfying standard assumptions that are widely adopted in the equilibrium analysis,a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condition for the existenc
一、“新闻热播”课,养成教育,强化意识rn良好行为从小培养,从一点一滴做起,这是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
井工煤矿开拓掘进费用约占矿井总成本的1/5。降低开拓掘进费用,是提高煤矿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一、合理集中作业,实现快速高效煤矿开拓掘进的方向是集中作业,快速高效。但
教案,即教学方案。完整的教案应包括教学内容、目的、重难点、方法和过程等。教案是课堂教学的依据,它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好的教案能使教师从从容容地、潇洒自如地上课,无
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可以使学生巩固知识,克服遗忘,可以把平时学到的零散知识系统化、完整化,可以发现平时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并加以弥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体系,使教学